第一次课改:1949-1952年。主要解决的是旧中国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各类教材和各类课程的“散”和“乱”问题,并且专门成立了负责全国统编教材的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二次课改:1953-1957年。根据国家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和中小学教育的目的,有计划地修订了中学教学计划,并于1956年颁发了新中国成…[详情]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时代初见端倪,众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从课程改革入手改革基础教育,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国所采用的种种举措无一例外地证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体现前瞻性、总体性的基础教育改革,是实现我国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详情]
新课程改革方案的研制和出台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如何加快提升国民的素质,将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优势,成为国家始终关注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人深刻地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加速到来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迫切需要改变对人才的理解,改变传统教育的模式,摒弃它的弊端,使基础教育能够为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详情]
戴伟,东乡镇一完小校长、书记,宣汉县英才双语小学董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学会先进工作者”,四川省特级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市十佳师德标兵,达州市小学数学研究会会员,宣汉县电教学会常务理事、电教成果评审委员会成员。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学方法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了。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部分教师把握不住课改理念的实质,存在着认识…[详情]
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新课程理念已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当然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设计中。优化练习设计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标下的数学练习设计,应如何体现它的效度,突出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根据平时的教学,我个人有以下的思考。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数学课堂活动…[详情]
新课程改革重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乐思好学的良好习惯,同时课程改革又关注评价的发展功能,尤其要求作业的评改应具有激励性。为此,我在近两年所授年级数学作业的评改上进行了大胆的有益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有益尝试简单介绍如下,供教师参考。 一、学生自评 从前学生的作业都是由教师逐一评改,评改后的作业学生很少翻看或只关心对错,从不查找错误的原因。现在由学生对自己的一部分作业进…[详情]
关于西师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对话[详情]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着力促进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的面貌,尤其是西部地区教育事业薄弱的局面,2003年国务院作出了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的重大决策,决定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完成“两基”攻坚任务,温家…[详情]
——“首届两岸四地小学数学研讨会”之感[详情]
从2001年起,我国开始了基础教育“三新”改革。以“新大纲、新课程、新教材”为主要对象和内容的基础教育改革是我国面对二十一世纪,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现阶段教育的主旋律。经过六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三新”观念已比较深入人心,新大纲(试行)已经颁布,新课程体系基本确立,新教材正在百花齐放。可以认为,“三新”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实事求是地冷静观察和分析,我国教育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其…[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