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改研究 - 课改动态

搭建平台 共话成长

时间:2014-07-30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区运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已有八载。八年来,我们借助西师出版社为我们搭建的小学语文教材这个平台,立足本区实际,有效地促进了我区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家长受益匪浅,感慨颇多。

一、有效地促进了我区教师的专业成长

2001 年秋季起,我区白沙等六个乡镇率先开始使用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2002月在全区全面推广使用。全区教师积极投入到教材的建设和使用中来,有效地促进了我区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了更快、更好地熟悉和使用教材,不断提高全区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我区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参加了西师出版社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教材培训、研讨会、示范教学指导、教学研讨等活动,每学期教师们都有幸聆听教材主编、编委、教育教学专家的讲座和指导。我区教研室也以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依托,进行引领,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案例剖析、教研沙龙、“送教下乡”、“送教进城”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些活动让我区教师开阔了视野,引领广大教师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编写意图,促进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教材的教学思想,不断提升了教师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江津区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使用、完善教材,我区刘小红、袁贞宏、何德芬等二十多位教师积极参加西师版教材的建设。参与了小学语文1~6 年级(西师版)课标教材、教辅的讨论和部分编写工作。由于能直面编委、专家,和他们直接对话、交流,得到他们的引领和启迪,这部分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又在这部分教师的带领下,我区更多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了一份思考,有了随时记下使用教材中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的意识(西师版小语《教师教学用书》上也专门开辟了这样的栏目——“我的教学随笔”),以便共同分享,更重要的是这个研读教材的过程让我区小语教师有了实实在在的收效,实实在在的提高,伴随着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成长起来了。以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为载体,我区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得到了提升,从2001 年至今,教师们撰写了大量的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其中论文类获国家级奖100 余篇,获重庆市级奖200 余篇,获区级奖约500余篇;教学设计类获国家级奖200 余篇,重庆市级一等奖300 余篇,区级奖800 多篇;教学案例与反思获国家级奖100 余篇,其中200多篇案例及反思入选西师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案选》,60 多篇课例入选西师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参与的教育部重点课题“西部农村村小课程改革”获重庆市人民政府表彰的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

八年来,我区以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为载体,一批中青年教师不断成长,成为江津乃至重庆小语教学的中坚力量。刘小红、何德芬、袁贞宏曾先后被评为“重庆市中小学特级教师”,刘小红在2008 年被评为重庆市学科带头人。产生了15名重庆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50 多名区级骨干教师,官海鸥获全国小语赛课二等奖、重庆市小语赛课一等奖;龚小敏获重庆市小语赛课一等奖;易娟获全国小语录像课二等奖,重庆市小语赛课一等奖;邱娟获全国小语录像课二等奖、重庆市小语赛课一等奖。刘小红、官海鸥、龚小敏、易娟等多人承担了国家级、市级、区县级研讨活动,把优质课带到了贵州、河南、重庆等地,受到听课者的一致好评……在重庆市特级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中,刘小红执教的《天鹅的故事》,袁贞宏的专题讲座《浅谈小语常态教学》先后送到了云阳、忠县、巫溪、石柱等地,都得到了各区县教师和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官海鸥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沙坪坝区树人小学,龚小敏考入江北区鲤鱼石小学。

二、有力地提升了学生、家长的素质

打开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股清新而又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这套教材的使用,赢得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孩子们一拿起语文课本,总是兴致盎然地看着,津津有味地读着,如痴如醉,爱不释手。家长们也转变了观念,辅导孩子更理性、更得法了。

(一)学生的变化

1. 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很快。

通过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给学生打下实而活的语文基础,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和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的识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开发潜能,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提高审美情趣,打好精神的底子。

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热爱生活(“人生感悟”专题)、民族团结(“民风民俗”专题)、爱国主义(“深深的怀念”专题)、了解多元文化(“外国名篇名著”专题)、热爱科学(“科学精神”专题)等方面的主题。还设置了低段的口语交际、中高段的综合性学习、自主阅读园地等,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自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有意识地阅读、欣赏优秀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2. 加强导学功能,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提升。

一是卷首语提示每本书的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批读课文旁的批注,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单元积累与运用中的“语海拾贝”便于学生自查自测本单元新词;四是“互动平台”为学生讨论本单元课文中的难点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互动平台”这个栏目,引导了学生在一组教材的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小结、交流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获得的语文能力等等。特别是每一课后都不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学习伙伴的语气提出了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者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以我”的语气来提要求,本身就是尊重了学生的需要,把握了学生的心理,让外在的要求变为内在的需要。学生从“我能……”“我要……”“我一定……”这些要求中,读出自己的使命,也能从亲切的话语中受到激励,从而产生兴趣,要把事情做下去,并且要做好。“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读,来思考,也可以按照课后练习提示的方法来学习。这种方式是适合学生的。这对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适应新的时代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材留下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并且精心设计了“导语”,从不同角度,给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了指引,让学生的学习有目的,有方向,有重点。总之,教材注重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和独特体验,学生在自主识字、学词、学句、学文方面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3. 让积累成为习惯,课内课外没有界限。

“读读背背”“语海拾贝”“你还认识我吗”“自主阅读园地”都是精选的语言材料,有些就是要吸收,像古诗《踏歌行》、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词语“姹紫嫣红”、“郁郁葱葱”等;还有歇后语、谚语、名人名言;有些还要自己创造,像词语接龙。这些有的来源于课文,有的就是母语的经典,给学生以人生的滋养。“点击成语”“开心一笑”交叉安排。特别是“开心一笑”的安排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比如“没有春风”,设计就很有新意。“口语交际”拓展了课本知识。“综合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成果的舞台,同时提示了展示方式。课后的“课文链接”的设计不但给学生提供了静态的知识,也给学生拓展了无限广阔的自我探索空间,学生会借助这个线索利用其他方式去查找资料。这些设计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出现,并没有简单重复的训练,尤其重视了学生对语言的积累。从学生平时的说话和习作中可以看出,丰富的语言积累为孩子的说话、习作增色不少,常常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美词佳句的运用超出成人的想象。

(二)家长的变化

在使用西师版小语教材时,我们及时让家长了解了教材改革的信息,使其把握发展方向,不一味地沉醉于旧教材的结构,按旧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家长们及时了解教育发展的动态,转变了观念,改变了家庭封闭、陈旧的教育方式,及时地引导自己的孩子在课余时间去实践、创新,真正地为孩子提供成长、成才的时间和空间。几年下来,家长们普遍反映,自己的孩子爱看书、会读书了,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交流与合作、口语交际的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会学习、会生活了……家长们说:孩子们的变化真令他们意想不到。

知之深,爱之切。就让我们不断与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对话,借助这个平台,在每日的亲密接触中收获共同的希望吧!

2009 月)

关键字:平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