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改研究 - 课改动态

农村小学数学大班额合作学习问题及策略

时间:2014-07-30

                                          重庆市潼南县梓潼四小  彭世蓉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在价值观上一切为了学生,在伦理观上高度尊重学生,在行为观上充分依靠学生;新课新程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是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补性学习;也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思维碰撞,相互质疑、辩驳,求同存异的一种学习形式;也是以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完成自己知识建构的一种学习形式。

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已经逐步开始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合作学习如学步的幼儿,从城市学校蹒跚走向农村课堂。通过在农村大班额进行合作学习实践,深感合作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解决农村孩子知识面狭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但农村毕竟是农村,学生知识和能力差异大,教师教学水平差异大,学校管理水平差异也很大,这就使得合作学习在农村学校实施困难重重,其现状值得大家思考和探究。

一、问题

问题1: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进入课程改革的农村学校,许多教师还未真正认识到其巨大作用,还不知怎样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一方面由于学校行政人员、教师对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学习偏少,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也比较少;另一方面是教师要彻底放弃自己长期的课堂主宰权力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学生也就暂时做不了课堂真正的主人;第三个原因是教师对课改年级的考试存在观望态度,对学生“知识层面”要求过高,害怕学生的知识没有真正学会,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

问题2:农村生源复杂,且班额相对较大(一般在60 人以上),在知识和能力差异非常大的班级中建立比较理想的“组间同质、同组异质”的合作学习小组有一定难度。

一是学生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教师水平差异较大,故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差异非常大;二是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能力,也缺乏合作学习的体验;三是班额较大,分组比较困难。组数过多不易管理,组员过多合作效果得不到保证,小组成员的搭配随意性比较大。

问题3:合作学习的范畴还仅局限于课堂,还未向“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社会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等的合作拓展。

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还基本上停留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还没有形成气候。主要表现是:教师问得多,多数学生答得少;多数学生听得多、做得少。

问题4:合作学习形式单一,学生参与不主动。

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往往是学生挪动座位,聚在一起七嘴八舌。由于学生性格不同、家庭背景及情感体验不同,很多时候只能是成绩好的学生积极参与,在小组讨论中出现“一边倒”的时候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还保留着农村学生特有的胆怯和羞涩,不能主动积极参与;还有一部分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自甘充当看客和听众。

问题5:合作学习效果不明显。

一是缺乏平等的合作精神,在一些活动中,由于学生年龄偏小,往往不能从大局出发,再由于独生子女、单亲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难免会在合作中发生矛盾,出现争执,表现出各自争功、互相诋毁等现象;在小组活动中,成绩好的、能力强的往往独树一帜,成绩差的、能力弱的往往只能缄默不言,久而久之,“优劣”分明,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二是合作中分工不具体,责任不明确,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归纳和总结,合作成果缺乏全面性和完整性。三是农村学校信息闭塞,上网难,图书室的书籍只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少,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缺乏材料,合作探讨的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四是有时选择合作的时机不恰当,学生没有合作的需要,没有合作的积极性,收不到预期效果。

二、策略构建

(一)建立合适的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认为,教学活动应当兼顾教学的个体性与集体性特征,应当把个别化与人际互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合作学习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合作小组的建立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在大班额下进行合作学习,最佳的分组策略是:优化组合,四人一组,合理排座。即根据学生的身高,兼顾男女生搭配,好、中、差搭配,将四个学生组成一个相对稳定(可不定期重组)的合作小组成方块形前后排座。因为这样组成的四人小组最利于迅速形成两两配对,在分成两个小组时每人都有合作伙伴相交流,同时又能在合作小组内部实现小组交流。若小组成员超过四人(如六人),学生在两两配对时就会把时间花在挑选合作伙伴上,小组成员太多容易使一些人要么不参加小组活动,要么在小组中被忽略。对于中国大班额条件下的课堂教学而言,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显著好处就是,学生根本不需做大幅度的移动即可实现小组互动,从而减少合作前的准备时间。正如美国教育家杰克布斯所言:“一般而言,不论从教室管理角度还是从学生学习方面看,四人小组都有许多便利之处。”当然,四人小组并不是合作学习的唯一组织形式,在大班额下组织合作学习,若采取两人小组或多人小组(超过四人),教师一定要加强引导,让学生在课前自主选择合作伙伴或自由组成合作小组,并靠近就座,使每一个学生在课上都能始终和自己的合作伙伴在一起,不必东奔西跑,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若从事他所喜欢、有兴趣的事,其效率就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的培养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1. 用需要诱发。“合作从需要开始”,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合作需要。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之间要合作,要打造“航空母舰”。同样,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吊”学生的“胃口”,让学生感到不与同学合作就不能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与人合作。

2. 用任务驱动。合作前,明确各组中成员的身份及职责,用任务来激发其兴趣,让他们在完成任务中彼此依赖、彼此激励、彼此互动,感受到合作中的乐趣,体会自己这一角色完成任务的喜悦,感受全组完成任务的快乐。

3. 用评价保障。合作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游戏”,在开展的过程一定要有“游戏规则”,就是要有一定的评价激励,因为学生都有好胜的意识,都有想得到别人肯定、表扬的渴望。评价必须要兼顾小组成员之间和小组之间,评价激励用得恰当,才能真正地调动小组中学生合作的兴趣,激发小组间竞争的欲望。

(三)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

1. 师生互动——建立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就只能扮演“导演”的角色,一定不要再充当“演员”,因为即当“导演”又当“演员”确实太累。应该把“演员”的角色完完全全地还给学生,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行使“学习主人”的权力,切实地在合作学习中进行相互切磋,在合作中共同提高。这样一来,在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包办完成的任务,现在就可以由学生合作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学生合作的顾问。教师的工作负荷也就会逐步得到减轻,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学问题,想出好的“剧目”,编出更好的“剧本”。同时,学生在合作中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进入会学和乐学的境地。师生负担都大大减轻,师生关系真正得到改善,合作学习环境才能和谐起来。

2. 全员参与—— 建立平等的学习氛围。“师生互动”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只有在合作学习中让“生生互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小学大班额如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难题。从合作小组的建立,到合作小组成员的任务职责的明确,都必须考虑到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因为,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动起来,让他们在合作中都能获得学习发展的机会,都有展示、锻炼的机会。只有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生生互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缩小“两极分化”。

3. 组组争先—— 建立竞争的学习氛围。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小组之间的竞争往往能激发小组成员之间完成任务的兴趣,激发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学习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并进行优化组合加以利用,符合教学规律和时代的需求,是对传统教学的单一竞争格局或情境的一大变革。

(四)保证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在大班额下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如果次数过多,时间过长,势必“泛滥成灾”;如果次数过少,时间过短,只会“ 蜻蜓点水”。所以,我们一定要精心筛选有合作价值的问题,控制合作次数(一般2~3 ),保证合作时间(一般10~15 分钟),注重合作实效。在合作前,必须留足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因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必须建立在“个动”的基础之上。个体的独立思考使学生积累合作的“资本”,增强合作的“底气”。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合作如空中楼阁,效果不言而喻。

(五)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1.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教给学生合作技能,并理解这些技能的确切含义(如怎样倾听、如何表达)

2. 教师可以深入小组,示范引路,让学生耳闻目染。通过模仿形成合作技能。

3. 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让孩子将知识熟记于心,在合作过程中自我调控。如北京小学杨敏老师推荐的合作技能儿歌:

听取发言不插嘴,分析比较求领会;

说明理由要充分,启发大家同思考;

求助别人要心诚,注视对方稍欠身;

反思敢于承认错,肯定别人学着做;

自控发言尽量轻,服从集体留个性:

帮助同学要主动。诲人不倦情谊浓;

支持对方心坦荡,高明见解倍赞赏;

说服别人先肯定。语气婉转少批评;

建议之前多思考。分工合作效果好;

协调彼此求默契,交往合作争第一。

这样,通过长期的有目的培养、训练,一定会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合作技能。

总之,农村学校面宽量大,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小学大班额中实施合作学习无疑就成为了一个难点。只要真正以学生为本,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扎扎实实地开展合作学习,就会让农村数学课堂鲜活起来,从而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文系“全国小学数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评论一等奖作品)

关键字:农村小学,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