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材培训 - 教材分析

一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时间:2014-07-30

附件下载

总  纲 对本套教材的整体把握

一、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使语文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把握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发展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出发,使广大地区儿童能享受到平等的高质量教育为着眼点,放低起点而不降低标准,考虑实际而不迁就落后,关注学科融合而不削弱语文基础,增强现代意识而不忽视传统文化。为未来人才的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教科书的编写原则

       在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放低起点,小步快进,激励自主,成功达标”作为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以符合我国国情,让全体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三、教科书的基本特点

      (一)“减码”的汉语拼音及“减负”的拼音教学。

        1.减少了不必要的教学内容,提倡简单、灵活的教学方法。

        针对汉语拼音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及教学误区,对汉语拼音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认真的改革。

        删除了对学生学习发展无用或有误的内容;强化学生终生受用的内容。

        如:四表留一表;减少不必要的概念;减少对学生发展无用的考试内容。

        加强准确拼读音节的练习,不限方法;

        如: hua    h - u - a --- hua (因素连读法)

                           hu – a --- hua   (声介合母拼读法)

                           h – ua --- hua    (声韵拼读法)                                    

                           ……

        2 . 改变汉语拼音的呈现方式,通过整合、重组及增强趣味性等以减轻负担,提高效率。

        1) 在编排上,简化头绪,将单、复韵母按发音口型的大小排列;对音同形异的字母和音节进行了整合。

        2) 声母教学,针对方言地区平翘舌音、边鼻音、前后鼻韵不分的情况,将其以对比的方式呈现,以利于普通话的学习。

        3) 为了落实课标要求(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要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教科书把学拼音、读韵文和认事物整合起来,创设了相应的情境图和语境歌。为在活动和游戏中学拼音提供了方便。

        如:教科书把“学拼音与说普通话结合”;

        又如:教科书把“学拼音与学汉字相结合”。

        第一步:借助图,音节与汉字结合。(p10 -p11……)

        第二步:借助图,音节与汉字(有扩展)。(p19……)

        第三步:没有图,音节与汉字结合。(p43……)

        在学习进程上,从一课一音过渡到一课几音;从借助图拼读音节到汉字与音节直接联系,体现了小步渐进的学习过程。

       (二)适度适量的汉字编排和注重实效的汉字教学。

        1.教科书注意了合理安排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识字、写字任务。即便在第一学段识字量大的情况下每课认字10个左右〔集中识字除外〕,这种均衡的安排,使教与学的负担适度,有效有序。

        2.教科书以多种有趣的语言形式呈现汉字学习的内容,用“加一加”“减一减”“分一分”“合一合”“叠一叠”“换一换”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构字规律。

        3.遵循记忆规律,关注生字的复现。教科书每个单元都编排有“你还认识我吗”的栏目,以生字重组的方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

       为方便教学,教科书第一学段采取的是认多写少,第二学段以后是认写同步。  

       (三)教科书的选文文质兼美,凸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课文贴近儿童生活,启迪儿童思维

       教科书的选文“贴近儿童生活,关注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和儿童视角的转换”“对于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善的情感,提高健康的审美水平,以及激发创造,都具有感染力和启迪性。”

        2.课文注重弘扬民族文化,培养爱国热情

        课文呈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给学生以新、奇、美的艺术感受,给学生以情感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有着丰富的人文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从而激发其热爱本土,建设祖国的感情。

        3.注意开阔儿童视野,进行潜移默化的引领

       课文视野开阔,引领学生走进丰富的世界文化。“介绍名人的选文生动有趣,没有说教,没有训诫。”“反映世界风情、时代风貌的课文,启发学生领略到社会知识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四)切合儿童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具有可操作性。

       教科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亲近课本、减缓坡度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加强了可操作性。

       1.放低起点,减少坡度,注重衔接:

        拼音从学习一个字母开始,了解汉语拼音的基本知识;

        汉字从学习十个数开始,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

        习作(包括书面应用)从学生表达的兴趣入手,引领学生自然步入习作领域(见3、4、5册);

        使用工具书从实际需求入手,让学生能独立运用(3、4册)。

        2.设计了有创意的栏目:

        有简明生动,有亲和力,有感染力的“卷首语”;

        有帮助学生防止生字回生的 “你还认识我吗”;

        有让学生寓学于乐、感受幽默的“读读玩玩”“开心一刻”;  

        有引导学生巩固旧知,拓展新知的“温故知新”;  

        有为学生积累提供有价值语言材料的“语海拾贝”“点击成语” ;  

        有激发学生参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 “互动平台” 。  

       (五)激励自主学习,发展学生能力。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教科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设计了若干操作性强的栏目。

       第一学段:“自主识字园地”,“把你想写的字写一写”,“把你想写的词语或句子写一写”“自己测一测”“自学生字读小诗(短文)”,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第二学段:“自主积累”“自主阅读”。在学生有自主学习意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自学要求,逐步形成能力。

       第三学段:“自主批读”“互动平台”,自主学习各种体裁的课文。为学生的能力施展提供条件,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四、各年段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第一学段

        1.改革一成不变的汉语拼音教学定式,走出汉语拼音教学中的误区,科学地进行汉语拼音教学。认真钻研教材,了解编写意图,重在音节拼读。

        2.汉语拼音中的韵文不要当作课文教,也没有生字教学任务。

        3.生字教学要用多种方法识记,“我会认的字”和“我会写的字”都是要掌握的。会认的字仅是不写而已。

集中识字中的短文不要当作课文来教。

        4.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用好教材中自主识字、写字、评价等练习

        5.减少不必要的考试内容。如汉语拼音的所谓“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本教材没要求教的就不要考;汉字中有要教的,但不用考的,如:结构、笔顺、部件(部首、偏旁)等。

        6.低段阅读教学重在读正确、读通顺。在自己感受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引导体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内容可以只知其然。

        7.低段写话教学重在激发兴趣,让学生愿意书面表达;要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话。能语句通顺,尽量不写错别字。

       (二)第二学段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不要忽略生字的学习,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能力识写生字;及时提醒学生易错易混之处,并注意检测和巩固。

        2.课文由“单一”到“多样”:精读文、略读文、批读文。要注意不同课型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把课标要求落到实处。

       精读文重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如: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分析概括、内容探究、表达方法等。

       略读文重在了解文章大意,不作深入理解分析。有别于精读文的教学,不要面面俱到,不要不放手。

     批读文从读者视角出发,引导一点或几点的深入学习。以分进合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精读能力。教学中要适度放手,尝试批读。

       3.适当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要求。教学中要多鼓励,多引导;不代替,不限制。要鼓励学生自主积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捕捉信息。注意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4.“积累与运用”中新增了栏目:温故知新、语海拾贝、点击成语(开心一刻)、习作百花园。要明确编写意图,把握好教学的度。

      “温故知新”是在复习整理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新知。既让学生获取了新知,又让学生了解了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中重在感知,不要深究。

      “语海拾贝”是在浩瀚的母语海洋中拾取宝物。精选一些鲜活灵动、丰富多彩的有价值的有生命力的语言。如格言、警句、名诗佳句、谚语、广告词、宣传语等。重在丰富学生的积累。要鼓励,不强求。

      “点击成语”是帮助学生了解典故,以备运用。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历及意思,体会中华文化的精深瑰丽,提高学习语言的兴趣。

      “开心一刻”是让学生在笑声中引发思考,在趣味中有所收获。感受汉语的魅力,在开心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智慧与幽默感。

      “习作百花园”是为学生设计的习作园地。提供一些贴近儿童生活,让学生有内容可表达的习作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使书面表达成为学生生活的又一种需要。教学中不要要求太高,也不要全面要求。

       (三)第三学段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逐渐拓宽加深。适当增加了篇幅较长的课文,以利进行浏览的练习;适当增加了文言文和古白话文以及名著原文,在古诗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词”的认识。教学中要有导有放,以利于学生的能力形成。

       2.在中低段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批读文不但增加了课后练习,而且要求学生独立批读;自主阅读园地也新增了自主批读;教学中要在放手的基础上了解效果,进行指导。

       3.“积累与运用”中新增了“互动平台”。旨在让学生参与对语文学习基本常识的小结与整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加以运用。

       4.本学段教科书注意了与中学的衔接,名家篇目逐步增多,由40% 最后到80%。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名家运用语言的魅力。

       5.第12册最后还附有一组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文(由各种体裁的文章构成)。教学中要放手学生自学,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五、有相应的配套资料

       教师用的:教师教学用书、教学挂图、生字(拼音)卡片、录音磁带、教学实录、教案选等;

       学生用的:自主拼音本、生字卡片、同步练习、配套阅读、配套习作、假日乐园、单元测评、音像资料等。

《语文》(一上)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内容构成

       卷首语,汉语拼音,集中识字,课文,积累与运用,生字表,自己测一测,汉字笔画名称表。

二、各部分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及实施建议

        (一)汉语拼音

        帮助学生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准确地拼读音节,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在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读儿歌、认事物,与汉字见面,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针对汉语拼音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及教学误区,对该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认真的改革:

        1.删除对学生学习发展无用或有误的内容;强化学生终生受用的东西。

        如:四表留一表(删去了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保留汉语拼音字母表);

        2.加强音节拼读的练习,不限拼法;

        如: hua    h- u - a --- hua

                  hu - a --- hua

                  h - ua --- hua          

       3.改变汉语拼音的呈现方式,通过整合、重组及增强趣味性等以减轻负担,提高效率。

       如:在编排上,简化头绪,将单、复韵母按发音口型的大小排列;对音同形异的字母和音节进行了整合。

       如:

       将单、复韵母按发音口型的大小排列

        对音同形异的字母和音节进行了整合。

        声母教学,针对方言地区平翘舌音、边鼻音、前后鼻韵不分的情况,将其以对比的方式呈现,以利于普通话的学习。

        为了落实课标要求(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要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教科书把学拼音、读韵文和认事物整合起来,创设了相应的情境图和语境歌。为在活动和游戏中学拼音提供了方便。

       4.注意落实课程标准要求。

       如:“学拼音与说普通话结合。”

       又如:“学拼音与学汉字相结合。”

       第一步:借助图,音节与汉字结合。

       第二步:借助图,音节与汉字结合,但有扩展。

       第三步:没有图,音节与汉字结合。

       在学习进程上,从一课一音过渡到一课几音;从借助图拼读音节到汉字与音节直接联系,体现了小步渐进的学习过程。

       汉语拼音教学课例分析(略)。

       汉语拼音教学要领:把握目标,切忌拔高。重在读准,不要加码。

      (二)识字写字

      本册教科书编排有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

      集中识字是针对第一学段以识字为重点特意安排的。

      其编排特点如下:

      一种是把同类别或同主题的汉字相对集中,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认识一批汉字。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重点。

    “要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进行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引导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

       教材采用“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分一分”“叠一叠”等简单明了、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掌握自学汉字的基本方法。

       识字教学课例分析(略)。

       《课标》识字要求在本册教材中的落实途径:

       拼音识字初见面,象形识字看演变,集中识字找规律,归类识字抓特点,自主识字路子宽,测测评评进步快。

       识字教学的要领:认写分流,认多写少。认要记住,写要写好。

       为了巩固识字,教科书特意编排了生字的多次复现。既有每课的及时复现,又有每单元的循环复现。如在“积累与运用”中,将学过的生字重新组成若干新的词语,并进行巧妙的排列,通过汉字娃娃“你还认识我吗”的提醒,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认读学过的生字,使巩固识字和积累词语相得益彰。

                                     第一学段生字复现情况表

生字数 复现2-3次 复现4-7次 复现6-10次 复现11-20次 复现20次以上

1663  151  594 203 330 384

百分比 9% 35.7% 12.2% 19.8% 23.1%

       (三)阅读

        第一册的阅读教学任务主要由课文承担。本册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选文生动有趣,没有说教,没有训诫”。十分贴近儿童生活,注重潜移默化,熏陶感染。

       本册课文注意了韵文起步,朗朗上口;情趣引入,熏陶感染。

       第一学段的课文除了随文识字的任务外,更承担有多方面教育的任务,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认识生活,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好的课后练习往往是实现上述过程的纽带,因此在课文后还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以开启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内容,积累语言,展开想象,培养语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阅读教学要领:

       读通读顺   用心领会

       实现对话   关注个体

       培养语感   启迪思维

       发展语言   陶冶感情

      (四)积累与运用

        安排适量的练习与活动,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梳理和巩固学过的知识,掌握学习方法。通过扩大阅读量,积累语言,增长智慧,感受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

         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次。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运用和拓展。在“积累与运用”里,编排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寓学于玩,在快乐的教学氛围中,感受祖国语文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

       教学要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五)口语交际

       创设适合学生的话题和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愿望,感受口语交际的乐趣,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口语交际是培养学生倾听、口头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要让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与人交流的素养。

       第一册教科书设计了《我爱吃的蔬菜》《秋天来了》《我喜爱的动物》《夸夸我的小伙伴》四个口语交际的话题。这些话题与儿童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会说。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为了让学生真正地交际起来,不仅要有一个适当的话题,而且要有一个具体的情境。

        注意:口语交际不是让学生口头作文。

        口语交际的要领

        创设情境  激发愿望

        倾听应对  自由表达

       和谐文明  自然大方

        (六)综合性学习

       通过课内课外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扩大学习语文的范围,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第一册教科书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看看新校园,认识新朋友》和《汉字娃娃找朋友》。教师可从当地的情况出发,进行适当的扩展。

       综合性学习的要领

       突出自主性

       重视参与性

       强调合作性

       注重探究性

      (七)自主学习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落实第一学段以识字为重点的要求,除了每个单元的“自主识字园地”,还在每课后安排了自主写字,在本册最后编排了自主测评,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特安排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如在课后编排了自主写字的弹性练习,对所写的内容及多少不做统一要求,允许学生自主选做和自主确定所做的内容,以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科书在每个单元编排了“自主识字园地”,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课文中出现过但没有要求识记的字,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和自我评价的舞台,让学生展示自主识字的才干,开发自主识字的潜力。

       此外,还在教科书的最后,编排了《自己测一测》。

       提供了500个高频字,这些字不局限于课内。通过学生自主测评。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P156-159)

       对“自主识字、写字”的使用提示

      (一)自主识字的生字来源

       1.该单元课文中出现过但没有要求认的常用字;

       2.同进度其他学科课本中出现的常用字;

       3.学生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常用字。

     (二)自主识字、写字的学习要求

       1.鼓励学生自愿做;

       2.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可多做可少做;

       3.不以学生多做或少来评价学生。

       (三)自主识字、写字的情况调查。

                  学生“自主识字”情况抽样调查表

学生数 平均认识

1-5个的 平均认识

6-9个的 平均认识

10-15个的 平均认识

16个以上的

45 3 12 7 23

百分比 6% 26% 15% 51%


                  学生“自主写字”情况抽样调查表

学生数 喜欢写本课的生字 喜欢写前面写过的生 字 喜欢写学过但没要求写的字 喜欢写自己课外认识的字

45 19 11 8 7

百分比 42% 24% 17% 15%


      几点说明:

       1.为方便教学,减少无效劳动,明确提示重点,教科书对要求掌握的字母、音节、生字、笔画等都标注上醒目的颜色,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2.全文注音时,文中注变调,生字注本音。

       归纳:

       本册教材,易学便教。

       小步快进,成功达标。

       激励自主,提高素养。

       以人为本,以学定教。

西师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以“放低起点、小步快进、激励自主、成功达标”为原则进行编写的。它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强调学生内心世界与现实生活的融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既注意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又注意吸纳与渗透世界先进文化,以体现语文教育的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结合;它注意正确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以突出三个纬度的整合——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体现语文教育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本册教材供一年级下学期使用。它在保持第一册教材特色的基础上,选文更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内容安排上注意突出重点,加强整合;且有开放性和弹性;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有新的突破。

一、本册教材的整体结构及编写意图

       (一)教材的整体结构

       1.卷首语

       2.识字:两个单元(8篇)

       3.课文:五个单元(30篇)

       4.综合性学习:两次

       5.口语交际:五个话题

       6.积累与运用:七次

       7.自主识字园地

       8.附录:我认识的字、我会写的字、自己测一测、本册新部件名称表

       (二)各部分的编写意图

       1.卷首语

       这是一个导入语,以学习伙伴(汉字娃娃)的口吻,用简洁而富有亲和力的话语来提示本册教材的精彩内容和学习目标,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愿望的意图。

       2.归类识字

       这是体现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的要求而专门安排的一个板块。它以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为出发点,集各家识字方法之长,在一定的主题之下(或按照汉字一定的结构规律)将汉字相对集中编排,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认识一批汉字,进一步扩大识字成果,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汉字打下基础。

       本册的归类识字安排在第一和第四单元,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形式:

       (1)词串识字。顾名思义,词串是将相关的词语串连起来,用以表现某个场面或意境。词串是押韵的,可以连贯起来诵读。词串配有相关的情境图,用以帮助儿童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感受词串描绘的意境。如第一单元:P2《春天来了》:“春风吹  放风筝 / 桃花开  小草绿 / 冰雪融化  燕子归来 / 柳树发芽    蜜蜂飞舞”。 这几个反映春天优美景色的词组,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读起来押韵上口,好像一首小诗。

       又如P6《我的小天地》,“书桌  椅子  闹钟 / 书架  台灯  笔筒/看书  读报  讲故事/写字  画画  做手工”。这12个与孩子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词语或词组,组成了4行词串,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识记。

安排此类识字的意图是:使学生借助语境和情境图识字;通过诵读进行自动化识别汉字的训练;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并受到美的熏陶。

       (2)韵文识字。归类识字中注意吸收了我国传统的识字经验,以韵文识字为主要方式。本册韵文形式力求多样性和灵活性统一,采用了儿童诗、长短句、儿歌、对韵歌等儿童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句式灵活,富于变化,易于通读。韵文内容力求集教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如第四单元:P70《反义词歌》,就是一篇琅琅上口的对韵歌。“笑对哭  甜对苦  仔细对马虎 / 新对旧  明对暗  容易对困难 / 快对慢  深对浅  安全对危险”就选用了9对与儿童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反义词,共分三节,每一节结构相同,对仗整齐,长短结合,韵律和谐,读起来妙趣横生,便于记忆,给学生创设了有趣的识字情景,可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诵读中识字学词,感悟、积累。

       又如,P64《庄稼小卫兵》就是一首极富教育意义,又富有情趣的儿歌。它注重了字族识字和韵文识字相结合,将带有一个母体字(青)的一族字(清、晴、睛、请、情),编在了这篇韵文中,让学生一边学文一边识字,用汉字字族特点来举一反三,简化教学过程与儿童记忆过程。同时,也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这几个字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表示字音,一部分表示字义。然后让学生读一读课后的字族文:有水河水清,有日天气晴,有目大眼睛,有言说声请,有心好交情。以加深对形声字造字规律的理解,感受汉字构字规律的神奇。

       (3)构字规律识字。这是注重以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认知规律为理论依据的识字。它是利用汉字的结构重组规律,采用以旧带新,即“在熟字基础上学新字”的方法进行教学。

       安排此类识字的意图是:力求避免每一个字词都从头学起,克服单纯依靠反复感知加深记忆痕迹的做法。由于利用结构重组规律减少了要识记的新部件,甚至不需要识记新部件,简化了记忆程序,缩小了记忆单位的数量,扩大了记忆组块的容量,因此有利于提高识字效率,同时也让学生发现汉字构字规律,感受汉字的趣味,产生喜爱汉字的感情,为独立识字的能力奠定基础。

       从以上这些例子里可以看出,本册这样安排归类识字有新意。精心选择,精心安排,内涵丰富,形式多样,避免了集中识字可能产生的单调枯燥、功能单一的弊端。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意境优美、内涵丰富的识字课,不仅识了字,而且积累了优美的语言,丰富了知识储备,并受到思想和文化的熏陶。

        3.课文

       课文作为学生识字的主要凭借,采用随课文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汉字,识字与阅读结合,可以增强识字的效果,做到汉字音形义的结合。此外,课文在帮助学生学词、学句方面作用更加突出,同时兼顾多方面教育任务的完成。

       本册教材30篇课文分别安排在五个单元,每个单元6篇课文(均安排了一首古诗),仍采用主题编排的形式。如二单元:春天景色;三单元:环保科技;五单元:亲情友情;六单元:动物世界;七单元:儿童天地。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为了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起来。

       本册教科书选文力求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气息,文质兼美,难易适度。注意儿童化,富有童趣。多为浅近易懂的儿童喜爱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选文贴近儿童生活,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世界、情感世界、想象世界的联系。这些富有童心童趣的诗文,能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验情感的纯真,领会意蕴的美好,为学生在乐中识字、乐中怡情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

        选文还注意到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自觉地渗透标志人类社会进步的现代意识,并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为此,在教材中选入了一批具有时代意义的课文。

        以上选文精美,一方面是为了担当好随文识字,更好地学词、学句,承担了多方面教育的任务,另一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喜欢阅读,真正感受阅读的快乐,养成喜欢阅读、经常读书的良好习惯,把读书当作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

        课后的练习设计坚持简约、实用、抓住关键,主要突出了识、写、读、背四项,强化了诵读、感悟、积累与运用。首先,明确提出了“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要求。比如:本册30篇课文都要求朗读,有的还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分角色朗读课文”,古诗都要求诵读,其中有14篇课文还要求背诵。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而实现这一内化过程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和背诵。所以,这样的练习设计意在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尽可能多地背诵,充分感悟和积累语言。

       其次,课后的练习设计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和积累语言。一方面,课后练习有专门的栏目,如“描描写写”,就是进行生字的抄写和识记练习的;另一方面,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不仅理解了要表达的意思,而且引导领悟表达的特点,帮助学生积累典范的语言形式。

       再次,部分课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富有童趣的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创造性作业。如学生学了14课《风》,课后便要求“风还会在哪些地方?试着画一画,再说一说”。学了17课《我去台湾接外婆》,要求他们“说说你还想带外婆去哪些地方”。学了22课《青蛙搬家》,要求他们“想一想青蛙掉下来后会怎样,再和小伙伴说一说。”等等。这样的练习意在加强与现实生活、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

       最后,每一课课后都设计了“把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写一写”。这样,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意在为学生自主积累字词创造条件。部分课例的后面还有汉字娃娃以小伙伴的口吻,从各方面提的醒。总之,这样的编排,意在让学生在识写生字词、自主积累字词时掌握方法,感受识写、积累的快乐,从而降低一定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