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周德胜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4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编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知3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进行口算。
3能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讨论、交流、推理、归纳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迁移学习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投影仪、课件。学具:学具盒(小棒)。
【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2的乘法口诀,你能说一说吗?按你的理解,知道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吗?
学生:3的乘法口诀。
(板书:3的乘法口诀)
[点评:在引导学生回忆1,2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引出课题,体现了知识的联系,为学生自主探索编3的乘法口诀作好认知准备。]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观察例1插图,把例1补充完整。
教师: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分组的?你能根据1,2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把例1的表格算式和口诀补充完整吗?学生独立思考,把例1补充完整,教师指定一学生上台(黑板上)补充。
(2)探索口诀的编法,促进口诀理解。
课件显示完整的例1。(随机抽取图或算式、口诀)
教师:表格中的哪一个数可以表示8个组跳绳的人数?
学生:24可以表示8个组跳绳的人数。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显示人数、8个组的24人(闪烁印证)。
教师:说说哪一个算式可以表示4个组跳绳的人数。
学生:3×4=12(或4×3=12)可以表示4个组跳绳的人数。
教师用课件显示算式3×4=12或4个组跳绳的12人(闪烁印证)。
教师:7个组有几个人在跳绳?可以用哪一个算式来表示?
学生:7个组有21人在跳绳,可以用3×7=21(或7×3=21)来表示。
教师课件显示7个组的21人和算式3×7=21。
教师:“三九二十七”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它表示几个组跳绳的人数?应该用哪个算式?
学生:“三九二十七”这句口诀表示9个3是27;它表示9个组跳绳的人数;应对应3×9=27(或9×3=27)这个算式。
教师用课件闪烁27人,口诀、算式(变色印证)。
(3)读3的乘法口诀。
学生全班拍手齐读3的乘法口诀。
[点评:运用1,2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方法,先填补人数、算式和口诀,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3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迁移学习能力。]
(4)找特征,总结规律。
教师:3的乘法口诀有哪些特征和规律?
学生1:3的乘法口诀共有7句。
学生2:口诀的第一个字都是三。
学生3:口诀的第二个字从上到下依次增加1。
学生4:口诀的积从上到下依次增加3。
教师: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规律?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自己找出了这么多的特征,总结出这么多的规律。你能利用这些特征和规律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课件出示:三七二十一
三四十二
三八二十四
三五十五
引导学生回答(略),课件印证。
[点评:让学生找出特征,总结规律,加深了学生对口诀的全面理解,有利于学生总结、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
(5)熟记口诀。
教师:利用口诀的特征,我们可以把临时遗忘的口诀补充完整,你们能记住这么多口诀吗?
学生集体拍手背口诀→一生当小老师,抽大家背→同桌互相打“电话”背→分4人小组抽背→集体拍手背。
[点评:用多种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忆口诀,能提高学生对口诀的熟练程度。]
2教学例2
教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学例2。
教师板书出示例2:3×6=□7×3=□
教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计算这两道题各用哪句口诀?计算结果是多少?再把积填在方框里。
学生独立思考,在书上填出得数,教师指名在黑板上填写。
学生:我填出的积各是18,21,各用的“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这两句口诀。
3小结
教师:刚才同学们合作学习了例1,自学了例2。下面老师要看小朋友们能不能熟练地、灵活地运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的第1题、第2题、练习三第5题。
(2)课件显示美丽的动画,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做“摘桃子”的游戏。
教师:小猴想吃桃子,但你必须用鼠标在众多桃子中选择出能把口诀补充完整的那一个桃子,小猴才会走过去接住它。
[点评:通过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涂颜色、填一填和做游戏等多种新颖的练习方式,既巩固了3的乘法口诀,又为学生学习4的乘法口诀做了铺垫和渗透。]
四、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你自己解决了几个问题?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3的乘法口诀,学会了编3的乘法口诀,了解了口诀的特征,知道了用3的乘法口诀可以求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