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改研究 - 教学研究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时间:2014-07-30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南溪区钟灵街小学  谢清洪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蒙时期,这一阶段注意给学生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显得尤为重要。数形结合思想对研究和应用数学具有指导意义,学生一旦掌握将会终身受益。

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中常用的方法。特别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应用题教学来说,针对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简单、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实际,充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把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用最恰当、最清晰的图形表示出来,化抽象为直观、化繁杂为简单、化隐含为显见,可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进一步拓展应用题教学的方式方法,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数量关系)与形(空间形式)的相互转化、互相利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有些数量关系,借助于图形的性质,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和关系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而图形的一些性质,借助于数量的计量和分析,得以严谨化。那么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如何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呢?以下根据自身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见解。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解决图形的面积问题中的应用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发展。”比如,在三年级下册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有一块长方形菜地,它较长的一条边靠着墙,长20米,用篱笆将这个菜地围起来要40米。这个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我们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是,该如何引导学生去解决呢?仅从题上文字去看,有两个数据,知道长20米,篱笆有40米,但怎样去围呢?学生在头脑中没有多大印象。首先,我们可以假设我们的教室是一块菜地,让学生亲身去围一围,体验一下长方形菜地的生活模型,当学生有了对长方形菜地的初步认识后,再让学生去画一画这块长方形菜地,通过画图,哦,学生突然发现,原来长方形菜地是样围成的。40米的篱笆只围3条边就可以了(如下图)。知道长边是20米,那短边就是

40-20)÷2=10(米)这样算出的长方形菜地的面积是:20×10=200(平方米)                      

    二、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解决行程问题中的应用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学生没将题目读懂时,他是没有问题的,这与他没读题效果一样。只有钻研之后,才会生出“看似绝壁,却辟小径”之感。比如,我们在教学行程问题时有这样一道题: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一列快车从天津开出,同时有一列慢车从济南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9千米,慢车平均每小时多少千米?

    首先,我们要求学生读懂题意,鼓励多提问。教师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预设清楚:题目意思是什么?哪两位同学上讲台来表演快慢车的相遇?你们撞上了,车能撞吗?在中间相遇吗?能用图形表示吗?除了用线段图,长方形图,还能用圆柱形的,轨道形的吗?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你用哪种数量关系解题?还有其它方法吗?可能出现什么错误?怎么改?其次,学生围绕着问题与图形,反复在数与形之间辗转,借直观,解抽象,把一个无从下手的题目具体化。通过汇报,有多种解法,可列出学生容易理解的几种式子,再结合直观图,比较最简单的一种解题思路。最后,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领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和具体性,发现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画图不仅是为了解题,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图文并茂的场景图,让孩子们的思维体操更准确,更潇洒。

    三、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解决和倍、差倍问题中的应用

和倍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它们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个数的应用题.为了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弄清两种量彼此间的关系,常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表示两种量间的这种关系,以便于找到解题的途径。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

    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首先,我们应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如图所示)、


解析:乙班:160÷(3+1=40()     甲班:40×3=120()

前面讲了应用线段图分析“和倍”应用题,这种方法使分析的问题具体、形象,使我们能比较顺利地解答此类应用题.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与“和倍”问题有相似之处的“差倍”应用题。“差倍问题”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差和它们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与和倍问题一样,先要在题目中找到1倍量,再画图确定解题方法.被除数的数量和除数的倍数关系要相对应,相除后得到的结果是一倍量,然后求出另一个数,最后再写出验算和答题。比如:

光明小学开展冬季体育比赛,参加跳绳比赛的人数是踺子人数的3倍,比踢踺子的多36人。参加跳绳和踢踺子比赛的各有多少人?

解析:36÷(31=18(人)        18×3=54(人)

四、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解决植树问题中的应用

学习“植树问题”时,先与学生们一起玩手指游戏。即出示两个手指,让学生观察,有几个手指几个间隔?“两个手指一个间隔。”接着出示三个手指,让学生观察,有几个手指几个间隔?“三个手指两个间隔。”……从而得出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是:手指数=间隔数+1。学生通过建立手指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后,接着情境引入,出示例题:“同学们要在长3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也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式解答,并设法验证。汇报时,有些学生是通过画示意图,进行“实地”植树来验证;更多的学生是通过画线段图来说明。大家均验证出:在两端都种的情况下,植树的总棵数=间隔数+1,像这样,把算式形象化,学生看到算式就联想到图形,看到图形能联想到算式,更加有效地理解了植树问题的算理。

    五、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中的应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接受具体性文字中的信息比学习抽象性文字中的信息容易得多,其原因是由于具体名词能产生心理映像,而儿童利用形象的图式学习比用纯文字推演更有兴趣、更容易学习。但另一方面,用数学符号和专用术语呈现的数学,由于其严谨、清晰、简约、深刻,更体现着数学学科在培养儿童的科学精神中的真正优势。
鸡兔同笼问题,也是从图形中总结出解决方法。如:鸡和兔一共有8只,腿有24条。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用算术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而借助画图,一步一步总结方法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先画8个圆,表示8只动物,假设全是鸡,给每个圆画2条腿。共画了16条腿。还有24-16=8(条)没有画上,再把剩下的腿添上,每个圆还可以添2条,8条腿可以添8÷2=4(只)。从画好的图中可以看出,这4只动物有4条腿,是兔。只有2条腿的有4只,是鸡。

综上所述,“形”和“数”是数学知识表现的两种形式,“数”准确而抽象、“形”形象而粗略,各有所长。而数形结合是一种极富数学特点的信息转换方式,这种转换不仅有助于数学的多样化表现,也有利于儿童更好地认识数学——用数量的抽象性质来说明形象的事实,同时又用图形的性质来说明数量的抽象性质,这正是数形结合的本质所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在数学问题中若能“以数示形,以形思数,数形渗透”,则能加强知识的横纵联系.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是形的抽象概括,形是数的直观表现.华罗庚教授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充分运用数的严谨和形的直观,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语言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所渗透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相关教材中的内容能很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教材中这一方法的渗透对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寻找最佳解题方法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可对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比较、合理联想,逐步形成正确的解题观,还可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对抽象概念给予形象化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数学认知能力,并提升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能力,从而提高数学素养,不断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