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改研究 - 教学研究

研究中整合课程资源 推进数学实践大课堂

时间:2014-07-30

研究中整合课程资源  推进数学实践大课堂

——北碚区蔡家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初探

 

论文摘要:综合与实践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的有效性,学校从“加强活动研究,创新活动形式”、“丰富课内活动,延伸课外活动”、“协调学科教师,整合实践活”、“动师生共同准备,提高活动效率”、“坚持合作训练,落实人人参与”五方面进行了“综合与实践”有效性策略研究。

关键词:整合  实践  推进  活动

 

[1]《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对“综合与实践”课的研究有着现实的意义。

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习就是为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学生的学习不仅包括间接经验,还包括直接经验。实践告诉我们,活动更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更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综合与实践课就是为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开设的活动课程。

 “实践与综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问题一:不是考试内容——不上

部分教师认为,综合与实践重在活动,重在过程,很难在书面检测中予以体现,很难通过书面测试对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果进行检测,所以教与不教对“分数”的影响都不大,不教还能节省更多的时间进行其他数学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因此,部分教师干脆把综合与实践课直接忽略。

问题二:客观条件限制——看图说话

对于综合与实践课,部分老师是牢骚满腹,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差距太大了,要么是学校根本达不到实践活动的条件,要么是实践内容对学生而言太陌生,要么是活动时间太仓促……但对于课标和教材的敬畏,教师们又不能直接把这部分内容删去,于是,他们把本该由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变为由教师代劳的看图说话,仅仅只是让学生从中了解一些相关信息。

二、研究中整合资源,推进实践大课堂

部分老师为了数学中的高分,不惜牺牲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综合实践课,综合与实践课到底该上与否?该怎么上?值得我们思考。《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获得,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

综合与实践是新领域课题,老师们或抵触、或疑惑,为了提高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的有效性,学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了“综合与实践”有效性策略研究。

1.加强活动研究,创新活动形式

1+12”的整体效应告诉我们,教育需要合作。我校属于镇街中心校,学校各年级有2-4个教学班。为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教学的合力,每次活动前,同年级数学教师都会为此召开专题教研活动:一起分析教材,研究教材编写意图和活动目的;一起策划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一起设计活动方案……我们将实践活动定位为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线索。由于各校实际情况差异,教材所编排的实践活动方案并非校校都适合,班班都适用。结合学校所处位置,和现有的活动条件,我们对教材上的实践活动进行了创造性的使用。

例如,[2]西师版(2013年版本)一年级下册第53页的“认识人民币”,主题图就是一副商场里的热闹场面,有顾客,有营业员,有商品,有价格......该主题图既可以作为我们本单元的情境引入, 又可以作为本单元的实践活动。孩子们在模拟生活买卖情景中,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如何设计买卖场面,如何进行顾客与营业员的角色分工?我们教研组老师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孩子们如果只是单纯的模拟营业员或者顾客,不利于全面认识人民币的币值、兑换、运算等相关知识,分析孩子们的心理,每个孩子其实在这个过程中,都希望既能把自己的东西成功的推销出去,又能把自己中意的东西买回来,他们还会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讨价还价,这样能让所有的孩子都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收获。因此,我们年级组决定,改变活动形式——跳蚤市场。这样一来,场面可热闹了,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欢呼声混成一片,活动结束后,有的同学收获了5元、10元不等,有的同学买回了一大堆小玩意,同样的东西,有的同学买得贵一些,有的同学却买得便宜一些,他们彼此之间,还会自主的交流经验……孩子们通过模拟买卖活动,把课内活动自主的延伸到课外,对人民币币值、兑换、运算等实际意义的理解以及运用也因此得到巩固。

2.丰富课内活动,延伸课外活动

[3]《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实践与综合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综合实践课重在综合,重在实践。一个活动,学生在课堂上或许是模拟实际情景进行实践活动,或许是操作探索,或许是展示成果……那么仅仅依靠课堂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校根据活动性质,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将课内活动延伸至课外,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学生通过活动,真正的将知识内化为能力,转化为行为。

例如:[4]西师版(2008年版修订)五年级上册第42页的综合运用“花边设计比赛”,这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图案设计之后,安排的一个综合运用活动。孩子们都爱美,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设计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他们在设计花边时,心思不会少花。那么仅凭一堂课的时间,要完成收集、欣赏花边图案,分组讨论,设计图案,交流展示等诸多环节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老师在课前,就要交代任务,让学生在课外按照自由组合的原则成立活动小组,事先收集一些花边图案。课堂上,小组内就自己收集到的花边图案进行交流讨论,定出小组的花边样板,然后着手设计。全班展示交流时,孩子们会带着他们特有的眼光选出最喜欢的图案。课后,老师不仅把大家选出来的优胜作品张贴于过道的综合实践张贴栏,还特别邀请这些同学为班上的黑板报、学习园地、图书角等进行装饰,让孩子们的设计体现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3.协调学科教师,整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本身就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与运用,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不是真空里的数学,我们不能把数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孤立”起来,在教学中,结合活动内容,我们全面协调学科教师,将班级中的各类活动尽可能的整合,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

例如,[5]西师版第六年级下册第76页册的综合应用“六一庆祝方案”,每年的“六一” ,我校不仅有校级的表彰与游园活动,各班也有自己的庆祝活动。班主任老师会统筹考虑庆祝活动,音乐教师要指导文娱表演活动,数学教材要求设计活动方案,如果每位老师的要求各不相同,孩子们忙得过来吗?我们的活动目的不都是为了学生的才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吗?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数学老师主动协调各学科教师,制定统一的要求,将实践活动进行合理的整合。孩子们对于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儿童节特别看重,他们会定出主持人、编排出节目顺序表、收取活动经费、布置好场地……每一次庆祝活动,不仅有井有条,还时有创新,每一次活动,老师都会发出“孩子们真能干”的感慨!

4.师生共同准备,提高活动效率

很多活动,需要课前准备大量的材料,课堂上更多是制作,展示等。教师在布置学生准备材料的同时,自己不能袖手旁观,因为我们地处农村,很多家长的意识不够,学生的材料来源也很有限,如果课前不能准备好相应的材料,课堂上的活动就无法开展,因此,我们是师生共同准备材料,以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例如,[6]西师版(2013年版本)一年级下册第32页的“有趣的图形拼组,这是学生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开展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提前布置孩子们回家,用彩色的卡纸制作一些大小不一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于此同时,教师也准备了大量的图形。课堂上,学生拿出自己的图形进行拼组,若有的孩子没有准备材料,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图形,保证每个孩子都有事情做,课堂上坚决杜绝无所事事的现象发生。这样一来,孩子们在课堂上就能全身心的设计他们的拼组画面,选择合适的图形,还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单介绍,有的孩子还能变出一个好听的故事,使实践活动充满乐趣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5.坚持合作训练,落实人人参与

[7]《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时应特别关注的几个环节是:问题的选择,问题的展开过程,学生参与的方式,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展示与评价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坚持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我校按照“分组→分工→讨论→交流→交换”的顺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日常训练。

例如,[8]西师版二年级下册第96页的“人身上的小秘密”,该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再次经历测量的活动过程,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师课前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好四人小组,并对组内成员进行了分工协作培训;课堂上,其中1人作为被测对象,另外2人负责测量,最后一人负责负责记录;测量完毕后,组内成员对所得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讨论隐藏其中的秘密;全班交流时,代表们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如果表述不完整,组内同学可以作补充发言;孩子们在老师的组织下,轮流对本组同学的身高、脚长、一拃的长度、一庹的长度进行了测量与记录。通过小组合作训练,每一位孩子都参与其中,不在是小组中的“闲人”,在小组中体会到不同的角色,获得不同的体验,获得不同的发展。

三、矛盾困扰生质疑,再探实践大课堂

综合与实践是数学课程设置内容中的一个新的领域。在教学过程中,也是有困惑困扰着我们,活动要求与现有客观条件、课时不足与活动连续性、活动实践性与学生安全保障之间的矛盾化解方法,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综合实践不仅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冲破了原有教材的束缚,而且给数学赋予了生活的意义。同时,“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充满着探索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一类学习活动,它为学生学会独立探索提供了广阔的天空,同时也向教育工作者原有的知识观、教学观、评价观提出了挑战。我们对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探究,才只是冰山一角,愿广大的数学教师为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书写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ISBN978-7-303-13310-9(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

[2] ISBN978-7-5621-5986-5(课),《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S]

[3] ISBN978-7-303-13310-9(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

[4] ISBN978-7-5621-3366-7(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上册)[S]

[5] ISBN978-7-5621-3744-3(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六年级下册)[S]

[6] ISBN978-7-5621-5986-5(课),《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S]

[7] ISBN978-7-303-13310-9(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

[8] ISBN978-7-5621-2780-2(课),《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S]

附:                        信息表

姓名

张中梅

周利琴

通讯

地址

北碚区蔡家场小学

邮政

编码

400707

电话

18983834913

E-MAIL

769375230@qq.com

  

√论文

课件

教案

标题名称

研究中整合课程资源 推进数学实践大课堂

 

 

学科及册次

数学

 

 

所使用软件

 

 

 

 

 

 

 

 

关键字:整合,实践,推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