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改研究 - 教学研究

捕捉生成,演绎语文课堂精彩

时间:2014-07-30

铜梁县新复小学  喻光中
铜梁县教科所  汪中媛 


    “以前上课总是害怕出乱,现在才明白真正成功的课堂是需要‘出乱’的,只有恰如其分的‘出乱’才足以让课堂出彩。”这是一位名师在经历过多次国家级、省市级赛课后的深切感悟。名师直言不讳的话语带给我心灵的震撼:这不正是名师人生成长历程的缩影吗?没有“害怕出乱”的反复经历,怎么会有“出乱”与“出彩”的大彻大悟呢?这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细细品味,又带给我们太多的思考:“出乱”是否就是新课改倡导的“动态生成”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那么应该怎样理解“出乱”与“出彩”的关系?课堂上如何捕捉生成的源头,让我们每一位都能像名师那样在课堂上“随心所欲”演绎精彩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全部实质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敏感而娇弱心灵和精神的儿童。”教育家早在几十年前就用经典的语言诠释了“动态生成”的教学观点,警醒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高到“生命体”进行对话,要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
    课堂是师生生命经历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树立动态生成的课堂数学观念,把握有利时机,运用有效策略,学会耐心期待,促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的新特点,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精心预设与精彩课堂,目标多元助生成
    课前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前提。笔者在多次公开课教学中,发现有的教师因为担心学生的思维无法控制,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于是上课前把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一番精心设计,周密部署。在教学进程中,教师的安排可谓是井井有条,环环相扣,天衣无缝,学生在教师预设好的“套路”中安静地学习,“顺理成章”地直达目的。面对这样的课,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不是一堂成功的课?答曰:否也。新课程呼唤提升课堂教学的境界,更渴望教学成为艺术。这种教师强势的课堂其实就是扼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忽视了课堂上生成性资源对学生发展个性、形成能力的作用,这完全是一堂只适于表演而不实用也不实在的花花课堂。
    课堂没有预约的精彩。精彩出自教学细节,细节是一种资源。捕捉一个细节就能生成一个精彩的环节,忽略一个细节,就可能毁灭一个精彩的课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发人深省的话:“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精彩生成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对话、碰撞、共鸣激起和创生的浪花,课堂呈现的是原生态的事实和景观。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然而,不少老师简单、机械地解读了“生成”,从而将“预设”完全摒弃。在“放羊式”的课堂里,远离文本、任意生成的局面有之,旁逸斜出、无所谓争辩的局面有之,纠缠不清的局面亦有之。漫无边际的生发挤占了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或许学生活跃了,课堂热闹了,但是表面的浮华终究掩盖不了实质的苍白。动态生成的课堂,给我们一线老师带来新的挑战。
    如何处理课前预设与精彩生成的关系呢?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预设使教学走向有序,生成使教学充满灵气。只有预设与生成有机融合,课堂才有生命,教学才有活力。离开了预设,生成也就无法谈起;没有了生成,预设亦即变成教条。动态生成的课堂对课前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心预设就是教师课前要作通盘考虑:宏观的包括学情分析、教材使用、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材料准备、教学流程等;微观的包括开课导入、课堂提问、环节过渡、结课照应、媒体运用、教学节奏、板书设计等。课堂是许多思想的聚会,定会有许多思想的碰撞、交织,它是几十个个性的课堂,什么事都可以发生。课堂神秘重重,魅力重重,困惑也重重。因此,充分预设才能出好课。落实在我们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预设即为备课。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不是对课堂情景和教学行为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描述大体的轮廓,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出现留下空间。它是预案,是一部未润色的文稿,是一部未画上句号的手稿,它是课前构思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反复对话,它始终充满悬念。现在有的老师为何教学没有生成性,主要是一味按教案进行,结果使课变成了“教案剧”,有的预设成了“摆设”。因此,备课预设要“三备”,即:备人、备形、备神。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是师生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充满多元性和不确定性。弹性预设,多元目标的确定将有助于课堂精彩的生成。课前备课时,教师就要承担起教学过程动态生成的“推进者”的重要责任,实施弹性区间策略。在教案设计中,教师要按结构性要求重组教学内容,研究学生实际状态并考虑学生发展需要,把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变成条块式,改变形式限制,形成多元目标的弹性区间的教学策略,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真正做到学有所获,为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二、平等对话与耐心期待,放飞思维促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对话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也不是任何一方的任意阐释,而是一种平等的双向的交流关系,从而建立起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进行对话,既需要保持对话双方的平等意识,也需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体验的时间。耐心期待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教学艺术,包含着对学生的宽容、尊重和信任,可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带来课堂教学的生动和有趣。只有耐心等待,学生才有充足的时间独立而深入地思考,让师生收获意外的成功。
    等待时间是指一个问题被提出之后与由这个问题引起的回答之间的时间量,或者指回答完毕与下一次讲话的时间量,这是一个无言的时间段。英国学者杰伦迪·迪克西对于提问后的“等待时间”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很多教师在提问之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非常少,有时甚至连一秒钟都不到,在学生刚刚回答完问题后,他们又会紧接着提出下一个问题。尤威在1987年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在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大约三秒钟的思考时间,学生回答的内容将增加300%~400%;学生将运用更多的证据支持他们的答案;学生之间对各自的想法将会进行充分的讨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现象将会减少;学生自愿参加课堂活动的现象将会增多;教师用以维持纪律的时间将会减少。桑德对适当延长问题回答等待时间的优点归纳为12条,如孩子们回答的时间增加了,主动而恰当回答的数量增加了,错误的回答减少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增加了等等。可见,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后不应该要求学生立即作答,而是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应该有两个最重要的停顿时间,即“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所谓“第一等待时”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能马上指定学生来回答问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第二等待时”是指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一段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再提出另一个问题。因为学生可能要做进一步的说明、补充,或改变回答。
    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是对话与沟通的关系,双方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以一个“平等中的首席”身份,充分运用对话策略,在教师耐心等待中促进学生思考、交流。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性化解读,学生彼此之间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
    三、移花接木与顺势而导,妙解意外化生成
    在教学进程中,教师巧妙的引导,既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高度体现,也是课堂出彩的生成点、精彩点、创新点所在。笔者以为,课堂生成的关键时机往往是教学陷入僵局,学生的回答无法按预设的内容进入下一个环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学生应及时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独具慧眼善于抓住课堂生成的时机,顺势而导,把课堂生成巧妙引入到课堂教学目标上来。
    有些调皮学生喜欢在课本的插图上涂涂画画。如果碰到人物肖像画,他们就更来劲,给添上眼镜,画上胡须等,让人哭笑不得。对学生的这种行为,教师除了必要的批评外,还可以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笔者在教学视导中,曾看见过这样一个案例。在教学《许世友四跪慈母》公开课时,执课教师正声情并茂地讲述着许世友四次向母亲下跪的动人故事。课堂上一学生却十分投入地“修改”课本上许世友的肖像画。他在许世友的眼睛下面画了一滴“眼泪”,画完后还颇为满意地偷偷展示给同学看,引得周围的同学哈哈大笑,班上顿时乱了套。听课者无不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只见执课教师镇定自如,稍作停顿后,出现了以下师生的对话:
    教师:同学们请安静,老师觉得××同学画得还不算错,他这么画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同学们很快安静了下来,好奇而又不解地望着教师。)
    教师:(略作停顿后继续讲道)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许将军这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却在母亲面前一次一次地流下泪水,就像刚才这位同学画的一样,他流下的是什么样的泪水呢?(学生若有所思,随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学生甲:许将军流下的是难受的泪水。当许世友见到浑身是伤的母亲时,未及问候,便双膝下跪:“娘,不孝的儿子让您受苦了。”许将军看到自己参加革命,让母亲受连累,遭毒打,想到母亲为了儿子忍受的一切痛苦,他感到万箭穿心般的难受,怎能不为母亲流泪呢?
    学生乙:许将军流下的是对亲人真诚的泪水。当许世友弄清楚来人是要买走幺妹时,便“扑通”跪在母亲面前,哭着说:“俺姐弟八人中要是一定要卖一个的话,那就卖我吧!”许世友对弟兄姊妹的无限深情,是毫不犹豫的。他是从心里舍不得自己的亲人呀!
    学生丙:许将军流下的是愧疚的泪水。看着家里房屋被烧光,只有两座草棚,许世友百感交集,他抓住母亲的手说:“娘,您老人家受苦了!”说着,便跪在了母亲脚下。在战乱中,母亲生活如此艰难,当儿子的却不能在母亲身边照顾她,心中的惭愧和心酸,此时此刻只有用泪水来表达!
学生丁:许将军流下的是痛心的泪水。临别之际,许世友忽然转过身说道:“娘啊,儿这一走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您老就受儿一拜吧!”说着,便跪在了地上。为了革命事业,许世友东奔西走,转战南北,一直都不能在老人家身边尽孝。
    教师:是啊,还有什么比骨肉分离、天各一方更让人心痛的呢?因此,许世友流泪发誓:“活着不能伺候娘,死后也要埋在娘的身边!”以表达对母亲的深厚感情。许将军这位铁骨铮铮的英雄豪杰四次跪拜母亲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他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教师:(意味深长地)正是千千万万个像许世友这样舍小家、顾大家的革命先烈的英勇战斗,才换来了中国的解放,才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我们一起擦去许将军脸上痛心的泪水吧!
    课堂教学中,孩子们这飞扬的灵性、智慧的火花、多彩的思维,来自哪里?一个完全超出预设的课堂现象,一个争议纷纷的课堂,一个实实在在的过程,让教师和学生同时得到了一份意外收获。同样的课堂,却有着多种不同结果的课堂生成,因此,我要说,成功的课堂来自教师巧妙、灵活的引导。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契机稍纵即逝,需要我们去敏锐把握。有时,我们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也会还我们一个惊喜。
生成让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我们只有善于把握生成的教学资源,才会使预设脱去僵硬的外衣而显露生机,才会使教学既胸有成竹又不乏灵活机智的创造,才会把课堂演绎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让课堂生成精彩/课堂理答ABC——华东师大崔允都教授访谈录》,朱文君,《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第4期。
2.《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生成教学》,郑金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
3.《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朱志平、杨启亮,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6月出版。
4.《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严永金、马立、宋乃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出版。
5.《自主课堂100个精彩片段》,吴颍惠,开明出版社, 2006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