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改研究 - 教学研究

立足语文本质 转变教学方式

时间:2014-07-30

重庆市垫江县砚台小学  宋小灵


新课程标准为我们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明确任务,规定了基本的方向,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并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些要求内涵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广博的知识,即让学生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较丰富的知识内容,较雄厚的知识功底;二是敏锐的思维,即让学生能较快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恰当地解决问题;三是勤奋实践,即让学生积极投入,热情参与,大胆尝试,真正置身于广阔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
要很好地完成课标提出的新任务,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原来教学中教与学的方式。所谓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不仅仅指的是某种学习方式方法的变化,而是学习理念的变革。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消除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唤醒学生自主发展的主体意识,共同发展的合作意识,大胆探索的创造意识和勤于动手的实践意识。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致力于学生学习理念的更新,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那么,接下来,我想谈谈我在实际教学中,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的几点感受:
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长期以来过分强调以知识为中心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灌输式学习状态,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体,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可以说,通过交往,重建人本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本次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生创新精神生长的土壤就是以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环境,只有当学生把你当成他的朋友,他才敢想、敢说、敢议,才敢于把自己的见解感受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也才能兴趣盎然的学习。
例如:每堂课“请”“你来试一试!”“你真能干!”“答不出没关系,想好了还可以说。”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走到学生中间,倾听他们读书,关注每个学生,把读书时间、思考问题时间、自由发言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学得轻松,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新知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把重点教给学生一定知识转变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把给予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把学生坐在教室里上课、做作业,然后参加考试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创设宽广、健康向上的学校大舞台和社会大舞台,引导学生自我投入,自我选择并全身心活动起来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我让学生当小老师示范读,上讲台领读;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说说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并把不理解的内容拿出来讨论解决;在习作课上,让学生互评互改;在班会课上,让学生自行设计组织自己乐于参与的活动等等,都是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三、评价由终结性评价到过程性评价,有效地促进课堂教与学转变
关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和方法的整合,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并且关注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改变将考试作为主要的评价手段的现象,运用多种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纸笔测验以外,还有访谈评价、问卷评价、运用核查表进行观察、小论文、成长记录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
例如:我曾运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它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能够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学生本人在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上有更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充分体现个体差异。同样,表现性评价创设了真实的情景,通过学生活动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但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还能够评价学生能够做什么,还可以在学生的实际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分享,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
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正是我们要达到的语文教学目的之一,也是促进课堂教学转变的深化,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了语文实践能力的形成和提升,而且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孩子们的主体性得到体现。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我们将继续在教学中实践、总结、积累,力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推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