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改研究 - 教学研究

浅谈课外阅读的实施方法及策略

时间:2014-07-30

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附属小学  冯金刚


【摘  要】  课外阅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锻炼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手段,加强课外阅读就要求教师在意识上、时间上予以保证,以高效的课堂作支撑。通过学校及家庭的共同努力,创设相应的阅读情境场,通过多种途径的参与,及时表扬、鼓励,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  课外阅读  方法及策略  评价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多。”语感学专家王尚文先生说:“人是具有语感的存在。他生存的疆域就是他语感的疆域,他生存的境界就是他语感的境界”,他甚至认为“语感就是人本身。”而课外阅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是锻炼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手段。加强课外阅读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鉴于这些,在小学阶段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一、阅读的前期准备
1. 意识上的准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在小学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每位教师都很清楚,作为语文教师更加明白,学生要学好语文,形成良好的语感,关键要多读、多记、多背。
然而,当我们真正面对课外阅读这一部分的时候,我们往往有很多难言之隐。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学习时间长,更主要的是课外阅读所显现出来的效果往往并不能立竿见影,课外阅读需要长期的坚持、积累,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有时一个月才初见成效,一两年才有所收获,有时甚至要等到学生升入初中后才展现出它的魅力。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的内心深处准备好了吗?我们能否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那份胆识?
2. 时间上的保证
目前的情况基本上都是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我们基本上可以推算出孩子们所拥有的时间,也可以明确地知道他们究竟有多少课余时间。仔细想想,能将课外阅读更多插入孩子学习中的时间主要是下午和周末,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改革。那些有难度的作业尽可能融入到课堂,或尽量抽时间在学校完成,回家的书写作业保证学生在30~40分钟内能够完成(有习作、创作的时候,要构思在前,训练学生动笔在40分钟内完成,一气呵成)。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每天坚持阅读不少于40分钟,对于那些动作迅速,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其每天的课外阅读保证在一个小时以上。
3. 建好班级图书
相关调查显示,虽然有40%左右的家庭藏书超过50本,但来源非常单一,家长购买的占到了67%,13%是向亲戚或同学借阅的。这说明,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可供小学生选择的图书资源十分有限。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课外阅读也是如此,虽然教师会给学生介绍一些好书,但每个学生拥有书的数量毕竟有限,所以建好班级图书就显得很有必要,它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在这点上,笔者所在学校的领导颇具前瞻性,他们把每年儿童节为孩子们买礼物的钱纳入课外阅读计划中,为每个年级每个班的孩子亲自选书、送书,一次一个班二十多本,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场丰盛的精神盛宴。同时我还倡导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选一本好书送给班级。最后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送一本书,共享几十本书的效果,我想这也是孩子和家长都很乐意做的事情。当然组建班级图书还有其他的渠道,比如有些家长经济条件比较好,自己非常乐意为班级捐书,就曾有家长为我们班级图书捐赠1000多元的书。
4. 高效的课堂支撑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高效率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高效的课堂能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更能为课外阅读提供相应的阅读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就要求教师“致力于‘导’” ,并且“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得教师教授之谓也”。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如:勾画、批注、质疑、摘抄、背诵等)去指导课外的阅读实践,这样就会在课外阅读中做到有法可依,切实落实“不动笔墨不读书”,有效提升了课外阅读的质量。
二、课外阅读的方法及策略
1. 创设好课外阅读的情景场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庭教育的好与坏甚至决定了孩子在学习活动中的成与败,对于课外阅读来说,也同样如此。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尽可能做好表率,抽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分享孩子充满艰辛和幸福的成长历程。这样的过程,既是家长与孩子间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同时更是对孩子的课外阅读进行一种引领,所以如今很多有识之士都提出要做好亲子共读。我们也欣喜地发现其实父母喜欢阅读的家庭,孩子自然会耳濡目染,爱上阅读,这就是家庭中为孩子创设的阅读情景场。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会等多种方式交流,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来。
在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好相关的教育资源,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将课外阅读穿插到教学活动中去,立足课内,注目课外,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法,在课外阅读中受益。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在学校完成作业或进行课外阅读,往往会比在家完成的作业质量高,课外阅读所取得的效果也更好,其实这就是课堂情景场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在我执教的刚毕业的班级,曾经有一天我看见一位孩子捧着沈石溪的《狼王梦》正看得津津有味,于是我便好奇地凑了过去。得知她已经看完这本书,我就借回去看。第二天当我在班上举起这本书的时候,几个已经看过的同学便迫不及待地说起了书中较为精彩的故事情节,引得一些孩子眼里都有了光彩。那一周我便让学生抽时间去借阅《狼王梦》,或者走进书店去读这本书。等到第二周交流的时候,有些学生便禁不住读精彩的语段,再现那一幕幕悲壮的场景;有的在谈那一个个充满悲剧色彩的狼子形象。甚至有同学提到了小学的题目《狼王梦》,认为梦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东西,但梦更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狼王的宝座是谁都垂涎的,但最后可能注定那是永远都无法实现的一个悲剧。那次借着讨论的高昂兴致,我就顺势给感兴趣的同学推荐了《狼图腾》一书。我觉得那次课外阅读的情景场创设得很成功。
其实,我们每位教师都意识到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每次能吸引一些同学投入课外阅读的怀抱,日复一日,那就是我们的成功。
2. 合理安排晨读和朝会
古人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一个新的开始,教师要分秒必争。在教师进教室之前,可安排学生领读或背诵指定的段落。教师到教室后可安排相应的时间巩固昨天所读的课外精彩片断(课外读本可以是教科书相应的配套阅读;也可以是较好的课外读本,如《新语文读本》等,教师事先要将所用的读本与课文进行链接,这样效果会更好)。用好晨读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拓宽了视野,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如五年级学完《看海》一课,就可在当天下午将配套新阅读中《看海》一文精彩的自然段融入读一读,品一品,甚至背一背写得美的段落。学《三峡之秋》后就可以相应地读《巫峡赏雾》。
在朝会上,教师可以把好的文章读给学生听,再针对文章一起议一议,这样既可以达到教育学生的作用,也可以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的效果。同时我们也欣喜地发现,当学生在听老师读的时候,注意力都比较集中,学生乐于听,其实这也是教会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自己阅读的一种教学策略。在朝会课的时间我一般选择以下三类文章读给学生听、议。一类是根据所学的进度,适时推荐,如学写景的课文即读写景的文章;第二类是自己突然读到的好文章,那时心中有不吐不快的感觉,有那种很想和学生分享的欲望;第三类是选读能教育学生,激励学生,引发学生思考的文章。我想每个班主任心中都浓缩了几个教育学生的关键词,这些词汇往往是你希望学生在小学阶段留在心中,甚至对他一生都能起到巨大作用的词汇。现阶段我自己心中所装的词汇是:责任、思考、超越自我。所以,我选的文章就会围绕着这样的主题,以求达到相应的教育效果。
3. 多种形式的参与
课外阅读需要学生长期的坚持,需要由最开始的教师引导激发兴趣,演变成最后的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对于自己来说必须的自觉行为。而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之中,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调动多种形式去刺激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比如在节假日,我们可以把课外阅读演变成小报的形式来呈现,教师家长既能看到孩子阅读的情况,同时还能展现孩子多方面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还可将综合性学习和班队活动、年级活动进行整合,与好书对话,交流读书心得等。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4. 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
我们学校新建成的“星空书苑”拥有上万册的图书,教师可以利用相应的时间让学生到阅览室进行阅读,可以把到阅览室阅读作为一种奖励的机制,让学生有阅读的兴趣。学生还可以在那里享受到电子阅览带给大家的方便、快捷。学校的校报《星星报》每期都有一个栏目,向学生介绍一本好书。同时还可利用校刊《绿色家园》、校园红领巾广播站,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作用。同时,电视、报纸、互联网,给我们的课外阅读开辟了新途径。教师只要引导得当,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这些现代教育手段开阔眼界,广览博采,为我所用。
三、课外阅读的评价
1. 及时的表扬、鼓励
表扬和鼓励是简单的,其力量却是神奇的,及时的表扬与鼓励是学生坚持课外阅读的不竭动力。尤其对于那些暂时处于中下位置的学生,教师一定要通过和家长的交流沟通、和同学间的交谈,将你的表扬鼓励,适时地传到他们的心中。定期评选“阅读之星”、给家长报告喜讯、奖励周末可在班上多借课外书看、真心写好激励阅读的小书签等,都是不错的方法。
2. 课外阅读的检查
(1)教师检查,或同桌检查。看看书上是否有东西,自然段是否标注出来,成语与好的词语是否勾出来,还可以看看是否抓住中心词简单地把自己的理解感悟批注在书上。
(2)背诵。教师要对学生阅读的相关内容先进行阅读整理,对于好的段落或语段,可以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这样带着思考的朗读效果会更好。
(3)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教师可机动地安排时间,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读书心得,交流后可请代表汇报读书收获。
(4)与家长交流,形成教育合力。每一个教师都肩负着教育教学任务,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家长一起加入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来。对于背诵的文段,学生在家长处背诵后,可签字,这样可以为教师节约很多时间。
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个循序渐进、周而复始的漫长过程,它将伴随每一个孩子的人生。让我们和孩子携手,将阅读演绎成学习的一种习惯,演绎成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 [M]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2]王尚文.语感论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潘新和.语文:表机与存在[M]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4
[4]【美】卡伦·坦克斯利著王琼常,古永辉译.教会学生阅读策略篇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6]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