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改研究 - 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平等和谐交流初探

时间:2014-07-30

重庆市荣昌县玉屏实验小学  窦晓丽

【摘  要】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把课堂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使每位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提出问题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所以,课堂中师生平等和谐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平等和谐   交流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数学是现代科学必不可少的基础工具。数学新课程在注重数学的工具性功能的同时,更强调数学的智育功能和完善自我功能,也就是在注重数学教育的科学价值的同时,更强调数学教育的人文价值。摆在教师面前的是我们应教怎样的数学?怎样来教数学?我们都已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在实际教学中,真正能让学生做到成为学习的主人的课还是不多的。如何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生动活泼地学习,如何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平等和谐交流,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师生平等和谐交流的意义
1. 平等和谐的交流有利于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平等和谐的交流,会使教师的指示和劝导具有人格的号召力,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使学生认同老师的要求,并转化为自我要求,从而由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自觉做出合乎规范的行为。反之,学生则不仅对教师的教育漠然置之,甚至会故意给教师制造麻烦。我们一定要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对待这一现象,如果他们说得对,老师不妨承认自己错了;如果他们说得不对,老师也可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尽可能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品性人格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得到真正的发展。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会慢慢得到培养。
2. 平等和谐的交流有利于师生交往,产生共振效应
与学生关系不同的教师,即使是相同的言行也会引起学生不同的反应。同样是对学生的表扬或赞许,出自与学生关系和谐的教师,会使学生感到一种鼓舞,而出自威信不高或与学生关系恶化的教师,可能会使某些学生觉得反感,因而不再重新出现某些良好行为。与学生关系和谐的教师,即使是对学生轻微的谴责,学生也不会觉得刺耳,也往往比与学生关系恶化的教师所作的严厉处罚更有“震动”和教育力量。教师要充分尊重、信任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关注其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需求,成为学生的朋友,学习的引导者。
3. 平等和谐的交流有利于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是一种融洽的教学气氛,学生就能产生理解、信任、轻松、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教学效果当然不言而喻;反之学生会产生不满、恐惧、紧张、烦闷、厌恶等消极态度和体验。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师生更接近的生活气氛,教师上课无负重感。课堂教学是与学生共同达成对知识的共识的过程,师生精神状态轻松愉快,学生无心理压力、紧张感和疲劳感,从心理上感到与教师是平等的,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强烈愿望,师生都有一种自然产生的愉悦、轻松的感觉,这样的课堂一定会使人恋恋不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平等和谐的交流有利于形成平等的课堂互动关系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学的过程是师生间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的师生对话中,教师应有一个正确的角色定位,不能总是摆“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带着欣赏、支持和激励,做他们的朋友,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观点,鼓励其有主见、有个性的发言,培养其敢言的勇气和善言的能力,而且在师生对话中要允许学生出错。
如在探究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后,有一道拓展练习题:想一想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有的学生在四边形里画一条对角线,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得出其内角和是360度,学生们纷纷表示同意。正当我准备进行课堂小结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了他的发现,他在四边形内画两条对角线,就把四边形分成了4个三角形,内角和是720度。听了他的一番解释,教师能简单地说他的发现是错的吗?怎样让大家都理解这多出的360度呢?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讨论。讨论后学生们积极发言,多出的360度是因为在对角线交点处,新增加了一个周角,而这个周角不属于四边形的内角,在计算四边形内角和时应减掉360度,我看见那个学生恍然大悟地点点头。这样不急于进行小结,而是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分析,去讨论,从而把这个错误转化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师生在课堂上这样平等地交流,加深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学生也没有过多交流时的心理负担,都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一旦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便让他信心大增,更愿意交流了。
二、影响师生平等和谐交流的因素
1.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气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用一种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进行对话。
怎样才能让学生大胆自信地发表见解呢?美国电影《师生情》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教师伸出5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孩子憋了半天才答道:“3个。”教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厉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学说得多好呀!下次你自己大声地把答案告诉大家,那样会更好的!”“××同学说得有道理,其他同学再补充补充吧!”“××同学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告诉了我一个答案,你们是怎么想的呢?”“你的答案非常接近正确答案了,如果你再认真想一想,老师相信你会成功的。”这样的语言,能极大地鼓舞学生,呵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在课堂里尽量少些批评,多些激励,甚至乐于倾听学生一些似乎荒谬的想法,让学生敢想敢说。师生共同融入教学情境中去,营造一个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气氛。这样,既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交流、学会合作,又能最大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尽情地展现个性,发挥创造力。
2. 尊重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教育名言。而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才能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只有尊重学生并与之平等相处,学生才会有言敢发,有话敢讲;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济。为此,教师要勇于接受学生的“发难”和“挑战”,不怕被学生的问题难倒、不怕“卡壳”;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与他们一起讨论、争辩,参与到调查、访问等各个环节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亲其师,则信其道”,师生可以是共同切磋问题的学友,也可以是因观点有异而引起口舌之争的辩友。教师要做到心胸豁达,炽热认真,一视同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尊重、理解他们,真正地融入学生,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而学生也会信任老师,逐步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3. 赏识
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特别是小学生,教师对他的赏识犹如一针强心剂,能激励学生以昂扬的姿态在学习海洋里遨游!数学课中,一个教师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我们的学生可能会苦苦冥思而不得其解,课后会满怀希望来请教,此时循循善诱的启发,一句发自内心的鼓励,学生会终身难忘。也许就会激发起他对数学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 因此,教师要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善于发现,甚至是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尽情地赏识自己的学生,并及时地表达欣赏之情,这样会让学生获得极大的认同感,从而打心底喜欢老师,喜欢数学。教师同时也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数学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延误了学生的发展,更不能仅仅以分数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而忽视了学生的其他方面,如品格修养、文明习惯、劳动态度等。
三、实现平等和谐交流的有效途径
1. 创设情景,激发表达欲望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精心创设情景,设计问题, 让学生不断地挑战新的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数学小故事,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等方式来创设教学情景;或通过角色效应,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即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相通的情景,让学生进入、担当、理解、体验、表现角色,使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操作、交流、评价参与教学全过程;或增加演示、操作、汇报等教学形式来创设情景以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情绪状态。
如学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我布置学生双休日随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或购物,按单价独立计算价钱,并做好笔记回课堂汇报;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开展模拟超市的购物活动;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在学习“米、千米”的教学中,我领着学生去操场上数步伐,估计长度等。学生因为亲身参与了活动,学习兴趣十分浓厚,交流时发言也特别积极,形成了人人都有话说甚至抢着说的场面,课堂气氛非常和谐。
2. 动手实践,提供交流平台
古希腊普鲁塔戈在3000年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动手动脑,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教师的引导,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达到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彼此分享思考、经验、知识。
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解决问题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比○多3个,怎样摆?先让学生试摆,并说出摆的过程,在学生的操作中获取信息,接着及时调控矫正,在学生试摆和讲的基础上师生重摆一次,边讲边摆,要摆△比○多3个,先摆与○同样多的5个△,再摆比○多的3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所摆的△和○,回忆摆的过程并思考:△和○哪个多?△可以分成几部分?要求第2行摆了几个△?怎么办?这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以及语言描述,使学生领悟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解题方法。
师生互动并非热热闹闹的形式上的互动,而是师生双方在尊重对方见解基础上的相互启发与合作。要达到师生和谐互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亲和力和感召力,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持尊重、理解和宽容的态度。慢慢的,我们将会发现,数学教学的空间如此广阔,学生学习的潜力和创造力是如此的神奇。
3.精心组织,开展小组活动
开展小组活动是进行生生互动、生生交流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活动的实际效果往往不如教师所期望那样,有时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交流中能有机会发言的同学是少数,很多同学在大多数时间里是以“听”的方式参与交流的。因此,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要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小组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并且组内要有具体的分工。
(2)小组活动前应留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合作的问题才能有较深层次的认识,才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进行比较、辨别、扬弃。
(3)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思考在小组内准备发表怎样的想法与观点,思考用什么方式既能表达清楚又能让别人听明白,思考自己有什么困惑,怎样请教组内同学。
(4)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会与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对话。
(5)学会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学生能够不断地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准确性,做到修正错误,反思想法。
如在演示推导如何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时,把学生分成若干4人小组,要求他们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动手拼大小不同的长(正)方体,并由小组长负责做好实验记录。接着要求学生观察、思考,从刚才的操作和记录表中发现了什么。教师在小组交流时别做闲人,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及时加以指导。当学生上台汇报记录结果时,要确保发言人的发言能代表本组成果,形成“想说、会说、会听”的良好局面,这样教师才得以解放,学生才会有收获、有发展、有提高。
实践充分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平等和谐交流是追求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重要途径。教师要认识到师生平等和谐交流的意义,了解影响师生平等和谐交流的因素,并积极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实现师生平等和谐交流,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更多的学生热爱数学,并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李源田.派往明天的教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2]张四保,柴林喜,郭兰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型.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1
[3]袁振国.师生沟通的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
[4]刘兼,孙晓天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