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蕉城三小 周秀珍
我的一生只做一件事——教书,我的一生只追求一种艺术——书法。
记得刚踏上教学的旅途,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篆书的学习让我对识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那形象生动的造型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隶楷的笔画变化使我对写字教学又有了新的诠释。结字中的矛盾对立统一与自然规律的和谐共处,都让孩子们深深地感受到祖先们造字结字的睿智。教课文时,我给他们展阅杜牧、李白书法作品,千年伟人的生命之迹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真正能把文化凝固下来的只有书法,书法是中国文化永恒的缆绳”。(余秋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才疏学浅,如何给孩子们授业?教课要有真本事,做个小学语文教师,汉字书写是硬坎。为了给孩子们一杯羹,我到无锡书法艺专学习书法。那时孩子还小,下班回到家,尿布一摞,作业一堆,为了完成书法作业,我曾边哺乳边写字。别人不解,一样教书,何必寻苦?但我痴,我越学越觉得自己肤浅,越学越觉得困惑,我期待自己能妙笔生花,能站在讲台自信地挥洒。于是在自己不惑之年又筹了钱进中国美术学院学习书法,这时我发现自己是一个井底之蛙,不过多年的跋涉磨炼了我的意志和毅力,也训练了我无拘无束的胆气,而进中国美院要做的是如何使书法进入法度,如何做得更加精微。
年华似水,记不清有多少个清晨与阑夜,我不停地耕耘于砚田,弄墨于池边,书法俨然成了我生活和工作的伴侣。常言道:“有耕耘必有收获”,我的书法也大有长进了,能为乡亲们书写楹联匾额了。在纪念空海和尚入唐1000多年的书画展销会上,我的字居然第一次换回了日元,但仅此就梦圆了吗?不,书法艺术应当后继有人。应让我的学生更早、更快地爱上书法艺术,从此我又开始研究书法的教学,如何使笔法通俗化,如何使笔画简约化,如何使书法与各学科联系,与社会生活联系,如何吸收篆书的圆转、楷书的方折、行书的流畅,用流美的书写,引领着孩子们走进汉字的神奇。这时我惊奇地发现,从前的期盼妙笔生花,如今就在学生的手中开放,有的花开到了《书法报》上,而身边的花正绽开着,鲜的、嫩的、拙的、充满童趣的花充溢着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人之初有此印迹,也是一段弥足珍贵的记忆,而“胜于蓝”的喜悦更慰藉着老师的心。“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艺术无涯,人生有限,转眼间我已告老还乡,但我有了新书苑——秀珍书法艺苑,我还能续梦,还能薪火相传,助人圆梦。回眸此生走的路,无悔我心。如果有来生,我还当老师;如果有来生,我还学书法。书法是我生命的绿洲、无言的伴侣,陪我伴我经风雨,伴我陪我度余生,陪我伴我直到永远……
(转引自《中国教育报》2010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