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改研究 - 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师本走向生本

时间:2014-07-30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城关镇北关小学  田书芳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师教得怎么样,不能单从教的方面去做评价,关键要看学生学得如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注意创设多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动眼、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学生主动地、独立地、灵活地、创造性地思维,要从师本走向生本课堂,扎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课堂上怎样以生为本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和探讨。

一、动眼观察,主动思维

为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情景,提供学习新知必须具备的充足的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动眼充分观察与比较去获取新知识、新概念。

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教师让学生计算并观察两组除法算式的商:36÷123

第一组:(36×2)÷(12×2;36×3)÷(12×3;36×4)÷(12×4;36×6)÷(12×6)。

第二组:(36÷2)÷(12÷2;36÷3)÷(12÷3;36÷4)÷(12÷4;36÷6)÷(12÷6)。

学生计算后发现这两组算式的商都是3,和原式36÷12的商相同,结论是商没有变。学生就会主动思维被除数和除数又是怎样变化的呢?通过留给学生动眼观察的机会和空间,激发了学生主动思维。

二、动手操作,独立思维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小学生的思维带有具体形象性,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促进独立思维,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意识到圆柱体体积与圆锥体体积之间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它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在独立思维的基础上,结合学具的操作,最终得出了“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正好是圆柱体体积的[1

3] ”的结论。由此可见,独立思维常常与动手操作实践紧密结合,学生的思维随着操作而展开,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独立思维。

三、动口表达,灵活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学生数学语言的准确运用程度,反映学生对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律、各种数量关系理解的程度,只有想得清楚才能说得明白。抓数学语言的训练,实际上也是抓思维能力的训练,如果学生的数学语言得不到发展,他们的思维也会受到阻碍。一节课可给学生创设很多动口的机会,如当一幅主题图呈现给学生看时,可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当一道计算题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可让学生说说算理、算法;当学生动手做完实验后,可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操作的,发现了什么;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一节课结束时,可让学生说说学习的收获等等,如果能适当地给学生创设动口说的机会,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灵活思维。

四、动脑思考,创造思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动脑思考,激发学生想成为探究者、发现者、研究者的动机,鼓励学生超越自己、超越同学、超越老师,创造性思维,例如:“统计”教学中,一题多问,“计算”教学中的一题多解,“应用题”教学中的一题多变,“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多种解决问题方案设计都可让学生多动脑筋,想办法创造性思维。

简而言之,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师要专心实意地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要信任、尊重、关怀每一个学生,并为他们提供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各种学习机会,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从师本走向生本,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才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