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改研究 - 教学研究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幽默趣味教学

时间:2014-07-30

                                         重庆市北碚区东阳小学  郑维彬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尽管帮助学生逐步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提高学习数学知识意义的认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使用幽默的语言和趣味的游戏等问题上多下些功夫,这在小学各册教材以及各类内容中都可以挖掘出来。

一、运用谜语、故事组织教学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案例1:教师在教学二年级《小时、分、秒、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书本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小时、分、秒,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

案例2:四年级《加法交换律》的教学中,教师引进老人给猴子分桃子的故事:早上分给猴子三个桃儿,晚上分给猴子四个桃儿,猴子不高兴;然后老人重新分配:早上分四个桃儿,晚上分三个桃儿,猴子可高兴了。这样的故事引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思维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发挥图示、教具作用,重视直观教学

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其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现行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案例3:教师在讲“同样多”的概念时,先将两队小朋友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对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样多”的概念。由于学生喜欢拔河比赛之类的游戏竞赛活动,所以学习起来就感兴趣。

案例4:在讲“比多(少)”应用题时,事先用白、黑纸板各剪兔子模型12 个和个。教学中运用教学绒板,进行贴示,从贴示中说明“白兔比黑兔多、“黑兔比白兔少”、“白兔比黑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之后又要学生依据“同样多”、“多多少”、“少多少”来说明图示或自己动手摆图形。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类应用题的有关概念和解法,而且提高了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三、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单凭教师讲,学生只被动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学生的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做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案例5:在讲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剪后,再组合成我们学过长方形,剪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新组合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长、宽、高、底各有什么联系。通过这样的操作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所以,学习兴趣很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四、进行尝试练习,满足好奇心

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很强,教师就要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采取尝试性练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案例6:在讲第九册《分数化成小数》时,先让学生用除法把4/37/251/37/22 化成小数,然后教师指出问题:什么样的最简分数能够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最简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们能不能进行除法计算,从中找出规律来呢?由于学生通过练习,急于寻找规律,学习积极性就高涨,兴趣就大增,教师可就势引导学生观察分数化成小数的几道算式,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五、巧妙设问,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时,还是进行新课时,或是巩固新知时,都应注意巧妙地设计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案例7: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或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问教师为什么能一下子算出结果;或提问这样连加多麻烦,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要简便?让学生认识到用乘法计算简便后,老师又提出“2×3”读作什么?它表示什么?“3×4”读作什么?表示什么?乘号前面的数是什么数?乘号后面的数是什么数?结果叫什么?层层设问,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六、采取多种练习手段,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对于某一事物注意力集中一段时间就开始分散、就不感兴趣,喜欢多变,这是小学生的又一心理特点。因此,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兴趣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练习,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8:在低、中年级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如口算、笔算接力、组数对口令、拽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看谁解得快,看谁解法多,看谁编得又对又快(自编应用题)等办法,不仅能提起学生学习精神,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七、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氛围

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时,教师假如能够营造平等、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那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成功了。

案例9:在教《商中间有的除法》时,我反复强调:被除数比除数小,不够上“1”时,千万别忘了上“0”。但学生就是记不住,要么忘了上“0”,要么“0”上不到位。后来,我在教学中加了点幽默,这种现象逐步得到改变。碰到商中间必须上“0”时,我说:“我们

的前面出现了一个‘坑’,大家知道,路面有坑必须填平才好走,跳过去难免伤脚。好,我们想办法将‘坑’填平。嘿!我找到了一个填‘坑’的鹅卵石(即‘0)——商上‘0’。”同学们一听,咧嘴笑了。由于我的语言比较生动形象,具有潜在的诱导力,富有幽默感,在商中间上“0”的问题上,同学们印象颇深,不再有误。

总之,教学中使用教学幽默、趣味,凝聚着教师创造性思维劳动的教学艺术,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简单的姿势动作,都可以折射出幽默之光来。一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能使学生觉得他有力量,有魅力,从而得到无穷的乐趣,也让学生在愉快有趣的环境中获取知识。

(本文系“全国小学数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评论一等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