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改研究 - 教学研究

学生让我享受到当老师的幸福

时间:2014-07-30

                         胡航宇

2006 月,重庆开县白泉乡平安希望小学群岭村校陷入了困境,23 名学生因为没有老师教将面临失学的境地,中心校领导到处动员,但几天过去了,仍然没有人请缨。全乡最偏远、环境最恶劣、荒凉得如一座古庙……这些足以让人望而却步,而此时一个女教师的自愿申请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她,就是时年49岁的王洪春老师。

她的理由:“山上孩子总得要读书啊!”

她的要求:“我不要什么奖励,我就给年轻人带个头吧。”

“既然来了,就要坚持”

王洪春还清晰记得开学头一天的情景。

早上点,她和爱人背着被子、衣服、方便面、咸菜和学生的书本,开始往学校赶,一直走到下午两点多钟,才到学校。

放下行李,眼前的景象还是让她愣住了:学校孤零零地坐落在一道窄窄的山梁上,一间四面透风、仅有30 平方米的土坯房就是教室,连着一间10 平方米的屋子就是寝室。一间土墙厕所,中间挂了一个尼龙口袋便分出了男女。“条件差得超出我的想象!”但这一切没有让她退却,她说,“既然来了,就要坚持!”

自己动手,建设校园就是第一步。

维修桌凳——爱人当起了编外人员,敲敲打打,那些七倒八歪的桌凳终于能稳稳当了。

简易厨房——因为房屋太窄,只好在外面的屋檐下用一个旧瓷盆,放上一个三脚架,就成了生火做饭的灶,厨房就这样搭成了。

23 个孩子从此又有了老师,每个周一早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又在山梁上冉冉升起,海拔1700 米的高山上又响起了琅琅的读书声。靠着坚强的毅力和一颗为山区孩子无私奉献的爱心,王洪春刷新了从来没有一个教师能在群岭村校呆上半年的纪录,并且一干就是3年。

“孩子要读书是我的责任和支撑”

在这个狭窄的山脊上,她总是告诫自己:“这里是我的岗位!这里有我的学生!20多个孩子要读书是我的责任和支撑!”

学校包含两个年级的复式班,学生分布在学校周围近20 平方公里的大山之中,最远的学生每天要走上两三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校,而年龄最小的只有4岁!“遇到下雨或下雪,路上的安全更是让我放心不下。”再加上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关爱严重缺失,她就和家长商量,让离家较远的学生带上中午的粮食,她负责做中午饭,年龄最小的个留守孩子就寄宿学校,和她同吃同住。

从此,每天天不亮她就要起床,教住校的学生穿衣、梳头、洗脸、刷牙,照顾他们吃早饭。晚上,还得在三更、四更时分叫醒孩子陪他们上厕所;为了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她在教室里张贴了各种教学挂图、名言警句和孩子们的绘画作品等。

“在她之前,上课上得迟,放学放得早,只有半天的课,孩子学不到什么东西,王老师到学校后,学生来得早,放得也迟。”学生黄同深的妈妈深有感触地说,“王老师来学校后,孩子们才有个读书的样子。”

“说实话,我真的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让我享受到作为一个老师的幸福感!”王洪春说。

爱在这片山梁上传递……

守着一所如古庙一般的学校,野兽、毒蛇、老鼠、呼啸的山风、诡异的传说,王洪春时不时也会心存一丝寂寞,空留一份孤独,“一直以来都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是我的家人、学生、乡亲给了我坚守下来的毅力和勇气!”说起淳朴的山里人,王洪春很是感动。

从一开始,住得最近的村民尹周碧每晚会来陪她聊天。“没有哪个老师像她这么负责。”尹周碧说。

王洪春知道,村民们盼望这所学校能办下去,希望她不要走。“好好教这些可爱的山里孩子,这是我唯一能做的。”说起王洪春老师,白泉乡平安希望小学刘星校长语气里充满了钦佩:“她战胜了一个男人都无法战胜的困难,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转引自《中国教育报》2009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