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改研究 - 教学研究

好好想想,谁最合适?

时间:2014-07-30

                                重庆市江津区双槐树小学  刘云霞

91日,开学第一天。

孩子跨入二年级,轻松了好多。班级常规是不用唠叨的,课前静息、立正稍息、集合列队、上课下课简直是轻车熟路。就连星期一到星期五每一天的清洁卫生都是记得清清楚楚,更不消说他们喜欢的一歌一享、读好书、启灵魂等常规特色活动了。

一切照旧吗?

可是孩子们的双眼里充满期待,在熟悉的视野范围内,他们需要变化,需要注入新的东西。这第一天,要对孩子们朦胧的愿望有个交代。

按照高矮顺序编排好座位以后,我宣布:“下一环节我们推选班干部。是推选,符合下列条件的孩子才有资格做班干部。第一,成绩优秀的。只有首先成绩优秀了才有兴趣与精力去做好为班级服务的事情。第二,热心服务的。光有好成绩,没有一副热心肠,只是班干部的摆设,好看不起作用。第三,自己愿意的。只是别人推选你了,可是你自己有没有这个愿望呢?如果没有,那可不是“赶鸭子上架”,难为人家了。所以推选提名过后,被提名的还要登台演讲,表明意愿。现在请大家用心回忆,哪些同学在你心目中是理想的班干部?”

嘿,这一招真灵,教室里没有出现争先恐后上台竞选的浮躁场景,换之以思索、搜寻的眼神。有人举手了——

“我选洋洋。”“我选婷婷。”“我也选洋洋。”……

一阵有序而坚定的提名过后,教室里又归于平静。黑板上整整齐齐摆好了12个孩子的名字。教室里与其说是平静,不如说是庄重。无邪天真的孩童们,在响亮地从唇齿间递出那个他们认为合格的名字后,内心是庄严的,神圣的。我们的班干部的挑选不就是要达到这样一个效果吗?孩子们内心斟酌挑选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比、效仿、批判的过程。那12 个孩子与我内心的目标相差无几。

回想自己以前的班干部选举,根本不是选举。就是为了给孩子提供那么一个展示自我、战胜自我的舞台。小学低年级时候那篇课文《我选我》在脑海里根深蒂固,好像这样选举自己就是敢于当元帅的好士兵。横看周围,似乎各个班级也不曾思考过这种单一方式产生的班干部有什么不妥之处,恰好都以惊人的雷同赞成了它的助长自我、否定他人的风气。诸不见,当选者,洋洋自得,没当选者,郁郁寡欢。连我的儿子对三年级那次竞选一直耿耿于怀。他就想不通老师让他去竞选为什么却又落选了。还有,一个班全是班干部没有一个“兵”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想起魏书生告诉学生的一句话: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是要记住,元帅永远只有一个。又想起远程班主任培训中的案例思索:我们选举班干部的目的是什么?我想,这选举班干部的目的无非是产生班级核心力、凝聚力、榜样群,为形成良好班风奠基。班干部既做班级和老师的服务员、得力助手,又为民族将来做好勤务员的准备。明确了目的,就能产生理想的班干部,也为打造优秀的集体夯实了基础。

案例简评: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它在班级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班主任要注重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建立一支有良好工作作风和具有示范作用的班干部队伍,成为团结和教育全体学生的核心力量,并依靠这支力量形成正确的舆论,去影响、调动其他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而这应该是一个班级选举产生班干部的最主要的目的。上述案例中的班主任心里一个明确的目标,但是这样的班集体核心产生方式必须要有良好的舆论导向为基础,且师生关系和谐,班级孩子团结。

班干部选举的过程也是育人的“渗透点”。如何选举?既让当选的班干部在班集体中有威信,又让选举的过程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发挥育人功能达到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主体意识,调动全班学生参加班级活动的积极性。

案例中的“我”敢于突破常规方式,改自愿报名为民主推选。毕竟适合做班干部的孩子是少数,而且只要我们肯把评判选择的权力交给孩子,他们是有一双雪亮的眼睛的。虽然自愿报名能给孩子自我展示的机会,可是民主推选似乎更能让孩子内心客观地对比,从而真正去发现他人的优点所在,认识到自身的差距。依我看,民主推选是侧重自省的、向优的促进内在觉悟的德育渗透,这样产生出来的班干部更有凝聚力。自愿报名的方式侧重于提升自信力,给孩子提供展示自己优点、培养登台勇气的舞台。不过,始终不要忘记我们选举班干部的重要目的,一定不能失之东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