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窗 - 作品背景

语文 二年级上 第十二课:登鹳雀楼

时间:2014-07-30

鹳雀楼,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建在山西永济县(原山西蒲州),前临中条山,下瞰黄河,楼高三层,建成时有鹳雀在上栖息,后被河水冲没,目前正在重建。

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他写的有关西部边疆的诗特别有名,其诗用词十分朴实,但意境极为深远。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送别》最著名,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鹳雀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它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该楼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0),废毁于元初。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区位优势,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千余年间,它对于激励振兴中华民族之志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之涣惩奸商

 

神龙年间,衡水大灾,一进四月,百姓便没粮食吃了。开始吃野菜,接着吃树叶、草根,每天都有人饿死。

王之涣对此非常着急,急忙告知刘知县,给朝廷写了一道奏章。

皇帝了解此情后大惊,急忙派人到衡水传旨,开仓放粮。

放粮开始了。人们提着筐,端着簸箕,背着口袋,到衙门前排队。负责分粮的是几个老差役。王之涣让人搬来一把椅子,坐在一边,看着百姓领粮。

三天过去了。王之涣发现一个大脑袋、矮身子的汉子天天来领粮,有一天竟领了两回,心道:这人为啥天天来,就算他家有个十口八口,也够吃一阵子了。

晚上收摊后,王之涣叫过王升道:分粮已经三天了,你发现有什么可疑之事吗?

王升是王之涣从老家带来的跟随班,为人精明细心,见老爷发问,已知底细,于是笑道:这两天领粮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衣着虽破,看脸色,不像受苦之人,而且有人天天来领。

有个大脑袋、矮身子的,你注意到了没有?

注意到了。

不知他是什么人?

小人不知。

明天,他如果再来,你后面跟着,访查一下。

是!

第二天,那人果然背着口袋又来了。八点一过,那人领了粮食,背上口袋,向西走去。王升在后面紧紧跟着。那人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拐弯抹角,穿街过巷,最后,进了一家红漆大门。

王升刚要上前,忽听后面脚步响,回头一看,又来了几个扛口袋的,走到红漆门前,左右望望,见没人跟着,也进院去了。

吃过午饭,王之涣正要练字,王升来禀报:

那人叫钱广兴,是粮商吴义的伙计。

这吴义乃衡水头等富户,开着一个店铺,两处粮行。他为何还来冒领官粮呢?

小人已经打听过了,吴义是个坑蒙拐骗的粮霸。他冒领官粮为的是囤积起来,青黄不接时卖高价。他家养了很多闲汉,天天来领粮。如今,已经领去很多了!

王之涣听了大怒,骂道:这些奸商,全无心肝!百姓连树叶都没得吃了,他们却还冒领官粮,大发其财!来人,前边带路,随我前去看看!

王之涣带着人出了衙门,来到红漆大门前,也不要人通禀,直闯进院子。

吴义五十多岁了,烂眼边,黄眼珠,脸上白白净净。他正指挥家人晒粮食。家人忙得满头大汗。那几个领官粮的大汉也跟着忙乎。

吴义见王之涣来了,吓了一跳,急忙走过来,作揖道:不知王大人到了,有失远迎,该死,该死!

王之涣一见到满院金黄的谷子,脸都气红了,怒道:吴义,你这谷子是哪里来的?

吴义脸一红,擦擦脑门上的汗珠,道:这,这,这是本店陈年谷,有些发潮。我到市上低价出售,以解百姓缺粮之急。

王之涣冷笑道:你的心眼倒也不错,可有人亲眼看见你家伙计到衙门领官粮!

吴义叫屈道:呀哎,王老爷,这可委屈死小人了!

王之涣道:王升,出来作证!

王升听了,跨前一步,拉出矮个子道:就是这人!他天天去,三天去了六趟,领的全是谷子,就是院里这个品种!

王之涣道:吴义,你还有何话说?

吴义见蒙混不过去了,也硬起来道:就算如此,也不犯法,布告上并没有说不许我领粮食。我把粮领来,晒干,除虫,再去周济穷人,有何不好?

王之涣道:好啊,你的心眼不错,可我偏不领你的情。我要判你个冒领官粮,坑国害民之罪!

吴义冷笑道:王老爷,你刚来衡水,大概还不知道我是谁吧?

王之涣哈哈大笑道:谁不知道你是贱买贵卖,以次充好,往粮食里掺沙子的奸商!

吴义道:你知道就好,吴某也直言相告,只要你睁一只眼,闭一人眼,不来多管闲事,吴某也绝不能不讲义气。我领粮赚钱,分给你一半!

王之涣哈哈大笑起来,道:吴义,你冒领官粮,已犯国法,还想贿赂本官,也太狂妄了!来人,给我锁了!

话音刚落,立刻冲上来两个衙役,把吴义结结实实地捆了起来。

吴义道:好,我正要去见刘大人,王老爷前头走吧!

王之涣走在路上,寻思道:吴义在衡水开了几十年粮行,干了许多非法勾当,却平安无事,今天又如此狂妄,莫非他跟刘知县有些瓜葛?如果真如此,那可就不好办了。我得有个防备!

王之涣边走边想,边想边走,快到衙门口时终于想出个好主意,于是叫住王升,吩咐几句,让他准备去了。

王之涣押着吴义,来到衙门口,操起鼓锤,咚咚咚擂了几下。

刘知县听见鼓响,急忙更衣,升堂,高声喊道:带击鼓人!

衙役闻声出了大堂。过不多时,王之涣漫步走进来,道:刘大人在上,卑职王之涣叩见!

啊,原来是王兄,快来这边坐!

不,今天我是告状之人!

击鼓的是你吗?

正是。

你要告何人?

我要告非法奸商,冒领官粮!

请道其详!

我奉命发放官粮,发现有人多次冒领,于是跟踪到家,原来奸商从中捣鬼。如今,奸商已被带到,请大人发落!

刘知县怒道:何人如此大胆,快快带上堂来!

衙役去不多时,带上吴义。

吴义见了知县并不害怕,老远就嚷:刘兄别来无恙?小弟这厢有礼了!

刘知县见吴义被捆着,吃了一惊,道:吴兄,因何这般模样?

吴义道:我是被王大人捆来的!

他捆你做甚?

他说我冒领官粮!

刘知县望了王之涣一眼,道:这是怎么回事?

王之涣一看吴义跟刘知县关系果然不一般,暗想:幸亏自己做了准备,不然,真不好办!

王之涣想到这里,道:我说的奸商就是他!刘知县冷着脸道:吴兄乃衡水名流,怎能干那种事呢?王兄一定弄错了!王之涣道:开初,我也这么想,可有啥办法呢?百姓找到头上了,我又亲眼见到,有根有据,我是不得不这么办啊!

刘知县道:一定是刁民凭空捏造!

刘知县刚说到这里,忽然堂鼓大震。接着衙役来报:禀大人,有人击鼓喊冤!

刘知县处境尴尬,正在为难,忽听有人喊冤,心道:我何不先问别案,以后再调和他们的关系,想到这里,高声道:带击鼓人!

告状的进来了,是个老头。老头跪在地上,磕头作揖道:请大人为民做主!刘知县道:你叫什么名字,状告何人?

老头道:小人姓周,名兴,住西太平庄,以种地为生。因这几年闹灾,粮食所收无几,今春便没吃的了。小人无奈,去领官粮,谁知排队三天,竟没领到。原来,粮食都让奸商吴义弄去了。望大人捉拿奸商,追回官粮!

刘知县听了很不高兴,怒道:吴老板忠实厚道一向奉公守法,买卖公平,你不要胡说八道!

周兴道:吴义让人领粮,是我亲眼看见。老爷不信,速派人前去查看!

刘知县更生气了,刚要斥责周兴,忽然鼓又响,不一会儿,又进来两个人,跪在地上道:大老爷在上,奸商吴义囤积官粮,私卖高价,使小人领不到粮,吃不上饭,已经三天不见粮食粒了。望大老爷秉公执法,严惩吴义!

没等刘知县发话,堂鼓又响,接着,呼啦拥进一群人,黑压压跪了一地。众人同声道:望大老爷为民做主,夺回官粮!

刘知县本来就是个草包,一看这架势,早就没主意了,只好求助王之涣,道:王兄,你看———

王之涣假装害怕道:刘大人,先皇告诫我们道:老百姓好比水,我们好比船,水能浮船,也能沉船。我们可不要得罪了老百姓!犯了众怒,后果不堪设想!

以你之见怎么办?

说实在的,像吴义这样有身份的人,连我也不想定他的罪。可事实俱在,不容抵赖。百姓又是有目的而来,不惩办吴义怕是不行了!

怎么惩办?

让他交出官粮,再罚一百石谷子!

一百石谷子太多了吧?

吴义在衡水开粮行二十多年了,坑蒙拐骗的粮食也不少了,百石粮食对他来说,算不了什么!

我跟吴义有忘年之交。罚得太重了,日后怎么相见!

你重罚他正是为他好啊!

此话怎讲?

吴义民愤极大,百姓恨不得吃了他,你重罚了他,平了民愤,百姓也就不会追问了。否则他一出门,非被人砸死不可!

刘知县皱着眉头想了想,道:好,那就按你说的办吧!

王之涣略施小计,便惩罚了奸商,平了民愤,夺回了官粮。

衡水的穷人都得救了。

王之涣介绍

王之涣,或作王之奂,字季凌,盛唐著名诗人,至今享有盛誉。如此名流,新旧《唐书》均无传,《唐才子传》所记也甚简。幸唐人靳能所作《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的发现,提供了王之涣的一些情况。

《唐才子传》说王之涣为蓟门人,或因他少有侠气、从五陵年少游、击剑悲歌的性格而臆猜,靳能墓志铭记载,之涣本家晋阳,宦徙绛郡,则晋阳(今太原)为其原籍,家居绛州(今山西新绛县)。墓志铭说王之涣卒于天宝元年( 742年)二月,享年55岁,推之可知生于武后垂拱四年(688年)。

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人们对玉门关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的向往。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相传和阗美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内,位于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为汉代西陲两关之一,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自古为中原进入西域之门户。

玉门关名称的来历有一个传说。相传丝绸之路畅通之后,西域诸国的商队络绎不绝地经此入关。于阗国的特产和田玉也源源不断地经此运往内地。于阗国王为换回中原王朝的大批丝绸,派了官兵,专门押解运送玉石。官兵押运了几次后,就出现了怪事--驮运玉石的骆驼一进城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押运官对此束手无策。一个拉骆驼老人告诉押运官:骆驼入关生病,事出有因。咱们长年途经此地运玉石,从未祭礼关神。再不祭祀,恐怕下一趟也要生病。押运官问:依你之见,如何才能消病除灾,确保人畜平安呢?"老人说:"用上等玉石,在此城关门上镶嵌一圈,这样关楼就有了光彩,关神也就高兴了。押运官按老人的建议办了,骆驼灾病果然消除,平安到达了长安。关城因为城门砌了一圈闪光的玉石从此就称为玉门关。

玉门关的设立,始自西汉武帝时,距今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秦汉以来,好战的匈奴对汉民族威胁很大。汉初,匈奴东败东胡,西逐大月氏,占据河西,并以河西为基地,屡犯汉境。汉王朝开始曾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希图换取暂时的安宁。汉武帝时,放弃了和亲政策,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元狩二年(公元前121), 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西征,沉重打击了匈奴右部。同年,汉分河西为武威、酒泉两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又增设张掖、敦煌两郡,同时建玉门关和阳关。从此,玉门关和阳关就成为西汉王朝设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重要关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