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改研究 - 教学研究

浅谈新课改与教学实践中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时间:2014-07-30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历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三十年来,我国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家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前所未有。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更重要的是使我们的思想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教育顺应改革开放的步伐,走上了变革求新的健康轨道。但相对于物质建设的成就来说,我们教育的改革仍显滞后。教育在改革中有重要意义的大概有两项,一是素质教育理论的提出;二是“三新”课改的实施。目前,素质教育在艰难地前行,“三新”课改更是头绪纷繁。学校教育上,教育的积弊改观不大,学生的状况令人担忧。

前不久,笔者在一所镇级完小听了一堂《少年闰土》的讲授课。这堂课引起了我的深思,主要原因是“三新”课改与素质教育实施这么多年了,该堂课仍然是“三无产品”,原始得不能再原始:一无教改思想,整堂课以书本为纲,只讲只授,无半点新意;二无现代教育手段,一支粉笔一本教材而已,连教学挂图都没有准备;三无语文能力培养,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赏,几乎没有涉及。放眼我们的周边,这堂课不是个案。在农村地区,甚至在不少的城镇,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总的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教育目标单一化,读书是为了升学,升好学,通过升学今后更好就业;二是教学内容单一化,只重书本,不重生活,只重教材,不重实际,只重考试,不及其他;三是教学手段单一化,一支粉笔一本书,开学期末皆如初,一些经验用一辈子,届复一届也如此;四是教学方式单一化,死记硬背读死书,题海战术满河捞,今天一张卷子,明天一次考试,不费神不费事,乐得清闲又自在。

教育有极强的自身规律,教有法但教无定法。在新形势下,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理解和实行新课改?如何把握宏观的教育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育好学生?笔者认为,有三条主要原则我们必须坚持,并希望各级教育机构和各位教育工作者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

一、德育(做人)为首原则

教育属于上层建筑,有明显的阶级性。无论何时何代,教育都是以德育为首的。虽然德育的内容在不断变化,但德育为首的根本原则却没有变。德育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之大问题。落实在具体教育理念和教学实际中,就是要把教学生如何做人放在首位。这就需要做到五点:一是正确理解做人的含义。“做人”即做适应生存的人,做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做健康生活的人。不做不能生存、不会生活的人,不做危害社会、被社会抛弃的人,不做背叛人类、违背人道的人。二是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的最终结果是就业和生活”的错误观念,成绩好,考好学校对于就业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当名人和明星是可以的,但毕竟不是人人都可以的。三是要坚持正面教育。现在是市场经济,各种思潮较多,是非不明,阴暗面不少,但我们始终要坚持正面教育,不能把学生教坏,这是教育的底线。四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一个好习惯养成了,终身受益,甚至几代人受益;一个坏习惯养成了,终身受害,而且还使身边的人受害。我们许多教师所谓的上课,都是以完成教学内容为主,根本不管学生接受与否的事实。五是要持之以恒。我们都知道,学生变好不容易,要变坏却很容易。学做人是个长期的过程,讲究经常性与顿悟。我们教育学生要因材施教,因时而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二、发展特长原则

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个性明显。学生要学会培养特长、张扬个性,并把特长和个性置于符合法律和道德的层面上。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发展特长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方针讲的是全面发展,这是正确的。但全面发展不是均匀发展,也要突出重点。我们要提供学生培养特长、张扬个性的基础和平台,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发展特长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从大的方面讲,任何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而人类美好的东西是不可穷尽的,没有人会成为样样精的全才,精其一项或几项都要穷极一生才能达到。从小的方面讲,人的特长是适合自己发展的方面,符合个性发展的天性,是爱好和兴趣。我们要引导孩子乐意去展现特长,进而使特长更“特”,直到创新。

发展特长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多元化。西方发达国家与我们不同的是,就业渠道和方式五花八门、多种多样,雕虫小技可养生,不务正业可就业。我们就不一样,大家都去考试,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应试教育大行其道,这是我们教育和学生的悲哀所在。俗话说得好:“家有万金不如一技在身”,“百样通不如一技精”。这“一技”足以安身立命、养家糊口了。如果“一技”“精”了,就业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水平将会有很大的改变。

要做到发展特长的教育,笔者认为,也要做到五点:一是更新人才观、成才观和价值观,这是让发展特长成为我们主要教育原则的前提。二是不唯考试成绩论,要升学的考试科目很重要,但不一定适合每个学生,实践早已表明,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都有出息,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都比成绩好的学生差。三是尊重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多元性,压抑思想必定压抑身心和创造,禁锢行为只能使学生简单和粗暴。四是不要轻易断言好坏和是非,这样容易使学生变得脆弱和自卑。好与坏、是与非是有条件的,与社会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五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特长并着意培养,给学生自由主动发展的空间。

三、健康第一原则

我们的“德育”工作和发展特长教育效果如何,甚至我们整个教育的结果和整个民族的状况如何,都需要健康的原则来检验。

一个人或一个民族,即使拥有优秀的品格,卓越的成就,如果没有健康,那也只是徒劳。没有了健康,生命就失去了其发展的先在前提。

健康的含义很广泛,就学生而言,主要指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强健的体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毛主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对于一个人或民族来讲,是第一性的,是最重要的。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和更深层次的要求。一个人身体再健康,如果心理不健康,身体健康就不能长久,健康的人不但有强健的肌体和健壮的体格,而且有蓬勃的精神和适应社会的完好状态。健康的人能正确评价自己,应对处理工作生活中的压力,能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外在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健康的人能达到真正做人的完美状态:很好的生存和发展,很好的生活与奉献。

当前,我们没有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没有在教育实践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不少学生深受其害。学校把学生关在象牙塔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追求的是升学率和升重点的比率,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忽视体育,劳动和艺术教育只是搞点活动。因此,培养的人本质上是知识记忆型、技能低下型、就业等待型的人才,很难自主创业,沟通协作,务实创新。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他们现在怎样?“身体柔弱,眼睛近视,心理怪僻、知识单一、技能匮乏、创新不足”仿佛离我们越来越近,“身强体壮、朝气蓬勃、豁达大度、特长明显、知识丰富、锐意上进”仿佛渐行渐远。

因此,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抓做人,抓特长,抓健康,培养新型学生,我们可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转变教育观念

用现代的、世界的、民族的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文明其精神,野蛮其身体”积极响应阳光体育活动,体育不仅能益智,还能发展人的胆识、魄力,人的身体好,精神状态就好,学习效率就会相应提高;反过来,如果弱不禁风,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

(二)改变教育形式

不只把学生关在教室和学校,不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和名次,不只管书本上的内容完成了没有,不只采取简单原始的教学手段,我们要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多发现学生的特长个性并着意培养,多积极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性。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我们只把“好”放在学生考试成绩好上面,我们就享受不到教育的快乐。

(三)身体力行三大原则

“做人为首,发展特长,健康第一”三大原则不会因为时代的变化而褪色,只会随着教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我们要身体力行,不惜代价,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的责任。如果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成其为教育,我们的学生便会有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国家也会有更大更快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