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自然而然面对的是乡村教育。而乡村教育的界定却比较宽泛,就其基础教育来说,整体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乡村优秀教师大量进城,优质教育集中在城市,致使许多农村孩子一边倒地涌向城市的优质学校。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对此作出了积极应对,但城乡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拉大,使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乡村教师面临着巨大的矛盾与挑战:一方面,同样要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另一方面,又得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乡村教育环境整体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要将这两方面统一起来,乡村教师的难处可想而知。
作为一名乡村教育工作者,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有限的空间里有所作为,就像陶行知所说的“一心一意地为中国乡村开创一个新生命”呢?读完《过去的教师》一书,我所有的困惑、迷茫和忧思,全都烟消云散了。
从开篇齐如山和聂绀弩等人的文章,到费孝通的《忆小学乡土教育》,到焦菊隐的《终身受益的小学教育》,王铨的《评卷的魄力》,我们既看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折射,也看到了中国文人传统、个人操守与社会责任的坚守。正因此,“教育”这个带有极大人文色彩和文化价值的社会活动,才具备了超越时空的情感凝聚力和精神感召力。
该书辑录了众多名家关于“过去的教师”的回忆与追思。讲述半个世纪以前的老师们是怎样教书的,是怎样对待学生的,是怎样安身立命、治学、做人的。那些过去的教师,相信自己胸中的知识是真理,是人类文化的瑰宝;相信自己的工作是救国利民、造福下一代的伟大事业,所以自始至终站着教书,倾心育人。读这样的好书,总是不间断地引起我对现行教育特别是乡村教育的深深思考。
在重视新农村建设,重视农村教育投入,全面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乡村教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毋庸置疑的是,面对仍然相对薄弱的乡村基础教育,一些乡村教师却出现了这样的困惑:大家都在讲教育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可是,又有谁甘心到乡村里去做一名教师?乡村学校不都是城市学校的教师实习基地和训练场吗?让乡村教师们勒紧裤腰带讲奉献,能行吗?
读了《过去的教师》,我蓦然发现,与过去的教师相比,今天的乡村教师有着社会与时代赋予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仰望与追随大师的身影时,我们会更加明白教育是多么美好、多么伟大和多么神圣。正如该书主编商友敬先生所说,过去的教师“在苦难中寻求真理,在贫困中坚守学问,在国破家亡流离失所时,师生之间相濡以沫,闪烁着爱的火花,令我们这些后辈既羡慕又惭愧。”
这些过去的教师,在那个风云多变的动荡时代,坚守理想,创造奇迹,培养出不计其数的杰出人才。即使那些很平凡的教师,对学生的一生也起到了深远作用。
戏剧家焦菊隐深情地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一方面,我在小学受着这种教育——培养成为一个文明人,将来好富国裕民,强国强种;另一方面,我的实际家庭生活和所接触的社会实际人物又是很悲惨的。学校教育只是一种空想,现实生活是一种实际。这二者,在我的思想意识上矛盾着,同时在相互争取着我。我就是在这种矛盾中成长的。”
钱学森这样回忆自己的学习生活:“我们那个时候,没有像现在这样受罪。放了学在学校里玩,不天黑不回家,不怕考试,不突击考试,没有考不上大学的,班里最好的学生考80分就行了。不死抠课本,提倡多看课外书。附中的选修课很多,学生的知识面很广……”
学得轻松,教得活泼,这种高效的教学和生活方式,在现今的乡村教育中,还能看到吗?在一次城市学校与乡村学校的“手拉手”活动中,城市孩子们来到乡村学校,他们惊奇地发现:许多农村学校未开设特长班,一些学校很少甚至不开展文艺晚会、校运会等文体活动;有的乡镇学校没有像样的图书馆,也没有乒乓球、篮球等运动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一些学校饭堂外观不错,却没有桌椅供学生坐着吃饭。某农村中学占地面积很大,但食堂却建在距离厕所不到40米的地方,异味扑鼻;一些农村老师不注重自身形象……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教师应当有自己的生命追求,而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更应当有不同于一般的职业精神。”一些乡村教师的本身素质和教育价值使命观,确实不尽如人意,这种状况不能不令人焦虑和担忧。在整体教育环境不够理想的情况下,乡村教师如果不能摆脱自身的局限性,那么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距离只会愈拉愈远。
读完《过去的教师》,我更多地想到自己的责任。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姿态站立在讲台,将给学生留下什么样的记忆?如果我们一直记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的那句名言:“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于保证人享有他们充分发展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性和想象方面的自由。”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在美好、伟大和神圣的领域中奋力进取,回报自己的恩师和社会,有什么理由不在日益浮躁中保持职业上的清醒和教师的良知操守,进而有所作为呢?
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以乡村学校为改造乡村生活之中心,乡村教员为改造乡村生活之灵魂”,“每个乡村师范毕业生将来能负起改造一个乡村之责任”。面对过去的教师,我们应该直起身子,以无穷的信心和力量,积极投身于非常需要我们的乡村教育当中,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当中,担负起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
《过去的教师》,商友敬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
(转引自《中国教育报》2008年9月11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