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改研究 - 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阅读教学”不可忽视

时间:2014-07-30

阅读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有效手段,是引导学生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阅读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然而数学阅读却很少引起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数学社会化和数学大众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社会发展需要现代人掌握多学科的阅读能力,包括数学阅读。本文是笔者在多年数学教学实践基础上,针对如何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材料与怎样利用教材进行课堂数学阅读,发挥新教材的阅读功能,培养阅读能力,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谈点自己的体会。

一、数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提到阅读,人们联想到的通常是语文教学中的读文学名著,品美文妙句。对于数学,人们更多重视的还是数式的演绎和变换。通常情况下,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地讲解,讲完之后就让学生翻开课本做练习;之后,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课本沦落为习题集。教师对课本关注度的降低,减少了学生与数学教材接触的机会,数学书被教师遗忘了,被学生遗忘了,被课堂遗忘了,成为课堂学习的附庸品。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低下更是不言而喻。

二、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数学阅读材料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课堂阅读数学,就是合理将教材转化为数学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中所描述的情景,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所呈现的数学问题,都会对学生的人本对话产生刺激。教师引导学生,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1. 课本阅读,落实数学新课标要求,扶本固元

数学课本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意识。

一是阅读目录,解读教材编排顺序,了解知识的框架结构,思考编者的编排意图。二是阅读概念、定理、公式,正确理解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三是阅读例题,分析解题的关键所在,尝试解题;与课本比较解法的优劣,学习既简捷又符合书写格式的解题过程的表达;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2. 铺垫阅读,注重数学课本知识前期迁移材料的阅读,潜移默化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丰富的数学课外材料——学习辅导书、数学科普书籍、数学童话与故事、商家提供的商业海报、报纸上随手拈来的一段新闻报道,网页上趣味盎然的FLASH卡通等等。学习了10以内的数,可以去品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数字韵律;学习了比例,可以走近金字塔,用数学去解释古埃及人花样百出的测量方法;学习了圆周率,可以翻阅《九章算术》,去感受古代数学家用各种数学方法与圆周率所作的一次次亲密接触……

3. 延伸阅读,强化数学课本知识后期生发材料的阅读,触类旁通

所谓的“生发材料”,指的是将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自主构建、派生出来的思维成果作为一种学习材料。它可以是丰富的尝试思路、错误的解题集萃,或是根据要求编写出的各种数学问题等等。将同伴们的数学思考成果作为阅读材料,亲切自然,不仅可以生发阅读的快感,而且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理解、整理他人的学习思路,为己所用。

4. 创新阅读,依据课本、课标开发自制材料的阅读,锦上添花

优秀的数学阅读材料,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创造空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结论。纵观现行的数学教材,一些章节在编撰时,还是习惯性地将解析过程、解答方法一览无遗地呈现在课本上。经常阅读这样的学习材料,容易使学生滋生学习惰性,不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不妨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对课本进行添减,适当地留白或者添加,都可以使学生在妙“读”中生“花”。

如解析《比例尺》的课堂阅读材料,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开发处理时,可对比例尺的定义进行留白,添加如何去理解比例尺意义的角度提示,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数学经验,进行主动的数学发现,丰富阅读的数学内涵。

三、培养学生课堂数学阅读能力的途径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进行“适时介入”和“合理引导”,对学生有效的数学阅读将起重要的作用。

1. 创设阅读需求情境,激发阅读的渴求度

在学生开始数学阅读前,教师要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需求,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阅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变机械阅读为意义阅读。

一是设置障碍性情境。障碍性情境需要通过阅读克服一种现实困难。其中的障碍可以是数学认知方面的,也可以是数学表达方面的:例如不能解释问题的解法和答案,不能表达准确的数学观点……

二是创设冲突性情境。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由外在的情境冲突,引发认知的不平衡,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需求。

三是增添问题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具有智力挑战特征,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建立了一个要达到的目标,但从条件到目标之间存在若干困难,需要学生通过数学阅读获得学习经验(科学的方法、程序或算法),去克服困难以达到目标。

四是激发趣味性情境。“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负担。”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起学生极大的阅读热情,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自觉主动地全身心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2. 构建导读提纲,预设阅读的探索度

有价值的、简约的导读提纲,是课堂“数学阅读”的前提,它可以使学生在数学阅读前了解读什么,怎么去读?即对阅读的内容、目的、方法有一种基本的了解、尝试和期待。

一个有价值的导读提纲除了能“导读”以外,还应具备“四导”功能:一是导思:要有利学生用多元的思维方式参与数学阅读。二是导行:要提示学生在阅读整合尝试、活动、操作、实验等多种学习方式。三是导练:要有利于学生及时将阅读成果进行初步尝试、应用。四是导创:要营造宽松多层的导读空间,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阅读中创生出不同的数学智慧。

导读提纲的构建主体,在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还没有形成的初级阶段,可以以教师为主提供、构建。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能力,抑或是阅读材料较合适时,可以逐步放手,引导学生根据阅读需要自拟导读提纲,让学生从依赖自学提纲过渡到不依赖自学提纲,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3. 尝试自读感悟,给足阅读的自由度

在自读感悟阶段,给足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和阅读自由度,让学生在宽松的时空环境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才能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才能引发对阅读材料不同的发现和表达,提升出更有价值的阅读发现。

当然,不同的学生个体数学认知与阅读能力是有很大偏差的。教师应重视在自读感悟阶段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与技巧:一是转化,即习惯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符号语言(图式语言)与文字语言的互化。在应用题教学和作图题中,简明扼要,易于理解与解答。二是思考,例如阅读内容编排的思路是什么?定理的得出是否还有其他的推导方法?数学条件是否可以减弱?数学结论是否可以推广?是否能举一些反例、变式来加深理解……三是品读,即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品读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四是串联,例如新知识是怎样引进的?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将数学阅读内容与以前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构建网络结构。五是写画,即借助纸笔演算推理完成省略的数学推理、简略的证明过程。及时将数学阅读中概括归纳出的观点,如数学思路、思考方法、知识结构框图等记录下来。

4. 反思议读提高,提升阅读的思维深度

尽管在自读感悟中,学生已经解决了一些浅层次的基本问题,但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上分析,他们依然期待把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或个人见解在课堂上发表,以此来获得老师与学习同伴的帮助。因此,在数学阅读之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将阅读中获得的处于“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将阅读时模糊和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条理化。

总之,数学,只不再是单一枯燥的教科书,而是一本综合有趣的百科全书。教师在教学中将趣味十足的数学史料、数学故事和数学趣题有机整合到阅读导引情境中来,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被点燃了,自然能够投入、激动、兴致勃勃地进行阅读了。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不同于其他的阅读,不能一目十行,只重情节,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需要认真细致,需要读写结合,需要读画结合,需要积极的思维活动的参与,更需要教师的阅读指导!

四川省武胜县沿口镇泰山小学  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