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改研究 - 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时间:2014-07-30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主动地探索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要求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和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强调和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使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笔者通过几年来课改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具体操作程序和要求,可分为五步进行。

第一步,激发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形式下尝试探究

教师在一堂课开始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引出课题,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学生对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并尝试探究。这样,学生能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挖掘获取信息、思考问题的潜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应该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不必担心学生能力低,也不必担心有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只要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勇敢地质疑,大胆地探求,踊跃地表达,自由地争辩,学生自主探究水平就会迅速提高。

第二步,集中难点,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形式下深入探究

自主学习的探究一般只能解决比较浅易的问题,而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生必然会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这时就可以顺势集中几个疑难问题,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合作研究,共同解决。合作探究的问题不可太多,一般以一至两个为宜。形式可以是师生合作,也可以是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时,教师应暂时放弃主导者的身份,以与学生同等的合作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到讨论探究中来,这样就不会给学生的合作探究造成压力,不会阻遏学生思维的充分发散,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生生合作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人数从两个人一组到全班为一组都可以,主要是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充分发表意见,提出观点,提供信息,以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开阔思路、各抒己见的效果。合作探究主要在于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第三步,反馈训练,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形式下应用探究

教师根据课堂自主学习探究尤其是合作学习探究的情况,适时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归纳、概括讨论要点,理清概念,整合方法,明晰道理,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在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中实践探究的成果。强调操作的学科如物理、化学,主要采用另类实验的方式;重视思维的学科如数学,主要采用扩展练习的方式;着重应用的学科如语文、英语,主要采用情景模拟实践的方式。总之,实践探究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学科要求和特点来决定,目的是巩固和扩展知识,同时注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第四步,总结评价,让学生在贮存收获的过程中享受探究

这一阶段主要是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适当的鼓励,同时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指路。总结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

第五步,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课外活动的形式下延伸探究

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和实践了探究的方法,感受了探究学习的成功与乐趣,教师在总结、肯定和激励学生之后,要趁热打铁,向学生推荐一些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课题,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使探究学习得以有效延伸。

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否取得实效,主要取决于学生是否参与、学生怎样参与、多少学生参与。教师要处理好自己的角色,给学生自主探究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不设框框,不束手缚脚,不为追求形式的完美扼杀学生的新奇观点,不预先设计好一个套路让学生去钻,每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探究过程,这样,就可以使探究性学习进入理想的境界。

河南省郸城县第三高级中学  张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