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令能:唐代诗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他写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他的诗流传下来的仅有七绝四首,见于《全唐诗》。
★ 胡令能诗作
喜韩少府见访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第一次钓鱼
每当我吃鱼时,脑子里总会浮现出我第一次钓鱼的情景。
那是炎热夏天的一个中午,叔叔带我去郊外的河边钓鱼。来到河边,叔叔帮我选好了水面平静、水流不急的河段、我接上鱼竿,拉长钓线,穿上诱饵,投入水中,静静地等着。叔叔也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钓鱼。我看见对岸有个孩子也在钓鱼。突然,他一提钓钩;只见一条大鱼在鱼钩上挣扎着,真有趣啊!他那从容不迫的神态,让我佩服极了。我便学他的样子。静静地等着。这时候,我不由想起了《小猫钓鱼》这篇课文,心里暗暗想:千万不要三心二意,一定要专心致志。这时,浮标抖动了一下,叔叔机警地说:“快,快提!”我心里一阵紧张,迟疑一下,用力一提,鱼和诱饵早已无影无踪了。唉,钓鱼不容易啊!
叔叔走过来,摸着我的头说:“不要紧,你要仔细观察浮标,浮标一沉,你就提。”我重新穿上诱饵,放入水中。没过多久,浮标动了动,我刚想提,叔叔又轻声说:“不,鱼还没咬住!好,现在提。”说时迟,那时快,我使劲一提,哇!一条沉甸甸的鲤鱼正在鱼钩上摆来摆去。哈哈!我终于成功了。
我们在做事情时,第一次往往会失败,但只要不气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
同学们,你们的第一次钓鱼又是怎样的呢?
钓鱼的故事
两个钓鱼高手一起到鱼池垂钓。这两人各凭本事,一展身手,隔不了多久的功夫,皆大有收获。忽然间,鱼池附近来了十多名游客。看到这两位高手轻轻松松就把鱼钓上来,不免感到几分羡慕,于是都是附近去买了一些钓竿来试试自己的运气如何。没想到,这些不擅此道的游客,怎么钓也是毫无成果。
话说那两位钓鱼高手,两个个性根本不同。其中一人孤僻而不爱搭理别人,单享独钓之乐;而另一位高手,却是个热心、豪放、爱交朋友的人。爱交朋友的这位高手,看到游客钓不到鱼,就说:“这样吧!我来教你们钓鱼,如果你们学会了我传授的决窍,而钓到一大堆鱼时。每十尾就分给我一尾。不满十尾就不必给我。”双方一拍即合,欣表同意。 教完这一群人,他又到另一群人中,同样也传授钓鱼术, 依然要求每钓十尾回馈给他一尾。 一天下来,这位热心助人的钓鱼高手 ,把所有时间都用于指导垂钓者,获得的竟是满满一大箩鱼,还认识了一大群新朋友, 同时,左一声“老师”,右一声“老师”,备受尊崇。 另一方面,同来的另一位钓鱼高手,却没享受到这种服务人们的乐趣。当大家圈绕着其同伴学钓鱼时,那人更显得孤单落寞。闷钓一整天,检视竹篓里的鱼,收获也远没有同伴的多。
启示:
当你帮助别人获得成功――钓到大鱼之后,自然在助人为乐之余而得到回馈。这么美好的事情,有谁不愿意干呢?
怎样学古诗
李国起
学习古诗应该注意以下六点。
一、解诗题。
就是把诗的题目弄清楚。如《宿新市徐公店》中的“宿”是“住宿”的意思,“徐公店”是“徐姓的人开的店”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在新市一家姓徐的人开的店里住宿。
二、明背景。学古诗还必须了解一下作者及时代背景。例如学《早发白帝城》一诗,首先要明白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东归时所写,这样才能深刻理解诗人描绘的画面以及诗人那种喜悦与激动之情。
三、知差异。古今差异较大的字(词)的音、义要弄清楚。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是“因为”的意思。“危楼高百尺”中的“危”是“高”的意思。
四、理顺序。对于倒置的词序,理解时应进行调整。例如:“处处闻啼鸟”的正常顺序为“处处闻鸟啼”;“欲穷千里目”的正常顺序为“目欲穷千里”。
五、补成分。古诗跳跃性强,往往省略了某些成分,学习时需要先填补起来。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一句,应先补上主语“我”和“童子”。
六、品诗眼。对诗中的关键词语要反复咀嚼、品味。如“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中的“深”字既突出了山高大、幽深的特点,又突述了高山云雾缭绕的特有景象。
有了对诗句的理解,伴随着形象思维的展开,就会达到“形美以感目”的境界。
选自:《学习方法报》
胡令能诗集
胡令能,莆田隐者,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小儿垂钓》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他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喜韩少府见访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一作咏绣障)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王昭君
胡风似剑锼人骨,汉月如钩钓胃肠。
魂梦不知身在路,夜来犹自到昭阳。
摘自:http://www.shuk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