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改研究 - 教学研究

精彩的生成 美丽的语文

时间:2014-07-30
    我曾在一本教学专著中看到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一番话,他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提出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他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倡个性化、创造性阅读,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开放的,是在教师、学生、文本的多元互动中展开的。我们要赋予语文课堂的灵魂性,也要让学生在富有生命力的课堂中得到自我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外延使学生不断生成问题,让教师、学生以及文本激情碰撞。有了精彩的生成,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灵魂及美丽。

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现在的语文教学应该“以生为本”,注重课堂的生成性。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活动是不同的,我们的教学环境也是复杂多变的,每一位老师应该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生成,不一样的美丽。

有人说学生的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过程,其中文本是一种引导,教师是另一种引导。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内涵,语文课不光是对文本的体验,还应该是情感的体验。如果学生对每一篇文章有自我的生成,自我情感的激荡,那他必然对文章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自我的个性也得以释放。这样的语文教学就真正地达到了目的,完成了一段重要的生命旅程。一名教师要使学生在课堂中生成新的东西,激发学生的情感,碰撞出生命的火花,这名教师就必须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如果教师与教材的对话缺乏深度,不能深入地挖掘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性、艺术性,对语言文字所创设的话语情感缺乏真切的体验和独特的感悟,没有自己的“精”与“神”,又怎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和对话,领略课文中的美好境界呢?学生又怎么能有充满个性和智慧的生成呢?九年级下期的语文教材中有《蒹葭》这首诗,大家常常把这首诗简单地看做是一首爱情诗来解读。而我根据所指对象的朦胧性,提出了“伊人在水一方,难以追寻,还可用来形容怎样的情景?”这一问题。有的学生想到了爱情,有的学生想到了理想,有的学生想到了事业的追求,有的还用散文的形式把对某一重点中学的憧憬歌咏得淋漓尽致。

课堂应该有预设,任何生成都是建立在预设的基础上的。然而我们不能光是强调教学结构的严谨与细密,强调一切必须围绕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我们的预设应该是开放的、灵动的,不能限制课堂的生成。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常常令上课的老师茫然失措。其实如果老师把它处理得好,就会成就课堂生成的精彩之笔,也会让学生的个性得以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应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记得有一次,我在上《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把“温晴”误写成了“温情”。这时有学生指出了我的错误,正当我准备修改时,有一个学生却大胆地站起来表示我写的“温情”也符合文意,而且他认为是老舍先生自己的笔误。 于是,我灵机一动就势借用“温情”来解读文本。我笑着问大家“温情”的含义,同时提出“可以用它来体现济南冬天的特色吗?请找出具体的句子来说明。”刚才提出错误的学生马上冲口而出:“日本看护妇。”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点头赞同,“是啊,见过电视里穿和服的女子吗?娇羞如花,柔情似水。”有一位女生举手了,她找出了“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她分析说,“这个句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雪后济南小山的秀媚。老师,我说的是秀气,妩媚的意思。”“说得好,妩媚动人,娇小秀气,让人心生爱怜之意。”一位男生也跃跃欲试,于是我点了他的名,他先读了最后一段,然后摇头晃脑地说:“垂柳爱美,泉水有情;依依流水,脉脉含情。天有意,水有情。这也应该可证明济南冬天的温情。”我不由得为他鼓起掌来,我本以为男生的感情不会这么细腻的。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思维导火索很快被点燃了,最后大家都认同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有山的情、城的情、水的情。问题顺利解决了,小小的插曲让整节课都洋溢着激情,我也激情满怀,智慧的火花摇曳着语文的绚丽。曾经有人说过,“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无论你对课堂有怎样的设想,我们都要充满智慧地根据情况作出一定的调整。当学生“节外生枝”的时候,教师面对各种意外生成,要宽厚对待学生的纯真,睿智的引导,智慧的启迪。课堂教学是一条流动的小溪,随时都会有不确定的因素带来新的生成的音符。

语文教学中真正意义的启迪不仅是让学生获得课文中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就学生发展而言,更重要的是培养个性,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演绎成学生成长的故事,折射出独特的美丽。我们鼓励创新求异,鼓励学生有自己的个性理解,鼓励他们对文本进行再一次的创造延伸。记得这次我在上《古代诗歌四首》时,我问学生最喜欢哪一首诗歌,请用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有一位女生告诉我她最喜欢《天净沙·秋思》,她用了自己写的一句诗来表达:“依依流水绕人家,苦苦游子思亲人。”一位男生不甘示弱,他同样用了一句诗来回答:“萧瑟秋景凸显平常人家,天涯游子触生断肠情话。”有的学生喜欢《观沧海》,他说:“沧海奇绝壮景,诗人满腔豪情。”……听了他们的发言,我感慨万分,我们总以为学生缺乏创造性,其实只要你给他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惊喜。虽然学生们的创造显得还很幼稚,但那是他们对诗歌真实的体悟,同样值得喝彩。

创造是精彩的,也是美丽的,教师在对语文课堂生成的应用上,应正确把握文本的目标、价值和作者的情感。绝对不能刻意追求标新立异、热热闹闹、随波逐流、天马行空。例如有的学生在解读《白毛女》时,居然高呼“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有的学生在解读《愚公移山》时,认为愚公自讨苦吃,愚不可及;在解读《我的叔叔于勒》时,有的学生认为对叔叔这种败家子就该六亲不认。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如果听之任之,而不加以引导,我想这样偏离文本、偏离目标、没有生命价值的生成是无法让课堂精彩,无法让学生有真正的发展的,也是毫无意义的。

课堂教学是灵动的,充满激情的言语、充满智慧的火花会让课堂更加精彩,我们更应该期待那些无法预约的细节,用我们的智慧引出无限精彩,让精彩的生成成就美丽的语文。

 

重庆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