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改研究 - 教学研究

关于小学课堂情境创设中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4-07-30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境氛围。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愿望的源泉在于儿童脑力劳动的特点本身,在于思维的感情色彩,在于智力感受。”观摩名师的教学,再回味平时随堂课,这些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课堂中创设了生活情境,力求将本课时的目标融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让孩子们在情境中感悟、理解、内化、应用,既学得轻松也玩得快乐,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有那么一些情境值得思考。

一、情境的有效性

数学与生活联系是课程改革中一个重大的转变,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与参与积极性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方面。为此每一位认真备课的老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中,能创设一个既让学生乐于参与又能收到实际效果的情境。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理念,然而老师们在情境的选择与安排上却往往流于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对于情境与目标的达成关系考虑不够。更有不少老师创设情境仅是为了为课堂寻找一种好的开头形式,而导入新课之后,对其设置的情境中的问题缺乏有效的交代,对情境的创设缺乏明确而持续的目标预测。试看这样几个课例的差距:海南李娟老师执教《搭配中的学问》,整堂课以芳芳去少年宫参加活动穿衣的搭配、早餐的搭配、路线的搭配、游戏的搭配为主线贯穿全课,又以穿衣的搭配为重点,围绕搭配的方法为关键点展开,层层深入,展开练习。另一位老师在执教《分一分》一课中,先以分松果引入而不利用,接下来分树叶、分纸片、分石子,设计者本来意图是选择不同的学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结果却使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准备学具、变换学具,为活动而活动,像这样的情境显然值得思考与改进。而在《认识余数》一课中教师先后四次让学生玩石子,这样就方便实惠多了。

二、情境的联系性

数学课堂创设情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数学与生活现实联系,因而老师在情境的选择上必须充分考虑到所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性和现实性。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课中,老师一开始就呈现了老师带领学生漂流租船的情境图,“有44名同学,每条船只能坐6人,至少要租多少条船?”这里抓住现实生活的例子,从问题入手,既是对知识目标的落实,也是对现实生活问题形成一个基本的活动经验。而另一位老师在执教《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中,老师创设的情境是“有15个桃,每次摘4个,要摘多少次?”以此引出“余数”,然后整堂课都围绕着摘桃这个情境,每次摘的个数不一样,而产生不同的次数。在这里能将一个情境作为组织活动的主线贯穿始终,在探究中内化和理解余数,设计理念很好,可是教师却对现实生活中余数的“进一”问题忽略了,15个桃,每4个摘一次,最后剩下3个,在现实生活中不也得再摘一次吗?而福建李鹏老师执教的《数学广角》中,首先出示“篮球和乒乓球”两项体育运动,让学生说出“只喜欢哪项?有没有两项都喜欢的,怎么用语言来表述?”引出“既……又……”,然后围绕此项展开“集合”概念的教学。这里的情境从孩子们实际出发,上升到数学问题后又回到生活中去,与生活的联系紧密且直观。

三、情境的趣味性

情境教学最基本的做法就是: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促使学生合理地使用大脑,从而产生探究与创造的乐趣。显然“入情”是关键。情境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有生动讲授法,观察演示法,组织讨论法,质疑问难法,联系实际法,音、美配合法,实物刺激法,师生感染法。在常态的数学课堂教学的课前引入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生动讲授法和实物刺激法。无论是哪种方法,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期待”心理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其中。如在教学《认识余数》一课中,教师设计的情境就是玩石子,在引入时教师让同学们猜“老师的口袋里装的是什么”,目的是设置悬念,烘托气氛,可是老师在摇的过程中都没有一点精神,没有入情地体现出“悬”学生又何来的“念”呢?选择石子作为学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如果一开始就没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后面的教学就难以生动有趣地展开。因此导入激趣的第一要务就是让师生都能入情入境,否则就只能流于形式。而江西的邓慧老师在执教《垂直与平行》时,以两根筷子掉到地上这一情境引入,让学生猜测可能形成什么样的位置关系,从而引出相交与平行的知识点。

四、情境的教育性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这是教师角色定位中的新要求,在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中,所创设情境的教育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三维目标中明确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情境的创设更多的是将教育融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于情境中去渗透、去熏陶、去感染,因此课堂所选择与创设的情境必须考虑到情感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渗透。如北京崔蕾老师在执教《平行线》的引入中,就以“采集奥运火种”这一现场录像引出平行与相交,这里所暗含的教育深度远非为了平行与相交两个单一的目标,她是融科学、自然、人文等多种教育于一体,仅此一个小小的引入就足以体现此课设计的深度与厚度。而在某《笔算乘法》的教学设计中,老师选择了一工地图引入,引出相关的数据和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三个关系,整堂课围绕此处解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的思想很好,但是整堂课没有一处让学生去体会工人的劳动辛苦与劳动价值,这不也是一点遗憾吗?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提出情境教学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造的乐趣、道德向上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的自我需求活动。显然一个好的情境创设实际就是一段好的教育素材,愿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去领悟与内化吧!

四川省通江县永安镇中心小学  张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