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改研究 - 教学研究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时间:2014-07-30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现代教育理论非常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认为教育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根据这一观点,数学教学应“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注意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发展学生的集体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符合他们求知、求参与的心理需要,符合儿童好玩、好表现的心理特点,符合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探索创造的精神,能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学习数学的动机去激励他们、推动他们,这种动机可能是外部动机——来自家长、教师的教导、奖惩等,但最重要的是内部动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向往和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乐趣等。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因此,老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悬念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惊奇、疑惑、新鲜感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动机。有了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例如,教学《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有余数除法的简便计算》时,我先给孩子们讲了小猴、八戒分桃的故事:有一天,30只小猴到花果山上摘桃子,他们共摘了100只桃,正在他们为该怎么分桃发愁的时候,猪八戒来了,小猴们忙请八戒叔叔分桃子。猪八戒眼珠一转,忙说:“好办,好办。”于是他先列式,然后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计算:100÷30=3……1。算完后他说,你们每只小猴分3个,还余1个,这剩下的1个就归我八戒叔叔了,小猴们都表示同意。正当每只小猴为分得的3只桃兴高采烈地准备回家时,孙大圣来了,他一看八戒列的算式和计算过程,再看看小猴们手中的桃,顿时怒上心头,抡起金箍棒要找八戒算帐,这下可把小猴们给弄糊涂了,他们想,八戒叔叔好好地给我们分桃,大王为什么还要找他算帐呢?……随着上述情境的不断展开,学生趣味盎然,悬念顿生,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此时把握时机导入新课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置认知冲突,提高学生参与度

现代认识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个新知识的有意义习得必须在学习主体积极思维的参与下,经历认知结构的调整和重新组织,最终把新知同化,纳入原认知结构中。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根本原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 适时设置

认知冲突的设置应贯穿在整个新授部分,使学生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但教师要把握时机,在重点、难点处,在关键处,恰如其分地创设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解决认识冲突的过程中学会新知。如教学《分数化小数》时,一上课,师生就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竞赛,由学生报出几个分数,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说出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教师当然出奇制胜。在学生失败后,教师马上道出他们的认知冲突:“为什么老师能够如此神速?奥妙何在?”学生于是带着渴求的心态去探求其中的规律。在初步得出结论后,教师再次创设一次认知冲突:让学生判断几个非最简分数化小数的结果是否正确。学生又出现失误,从而促使学生从反面吸取教训,完善对这一规律的认识,使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2. 适度设置

认知冲突的设置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难度要适中,要让大部分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如教学《商不变性质》时,教师采用了这样的步骤:(1)指名学生任意报出两个除法算式,如15÷5=316÷2=8;(2)在一般情况下,被除数和除数变了,商也变了,那么有没有被除数和除数变了,而商却不变的情况呢?能举这样的例子吗?通过提问,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了矛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创设不同情境,加强学生自我调控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渴望成功,从而使内心真正体验到快乐,更努力地争取成功。怎么让全体学生都体验成功感,树立自信呢?在教学时,教师可设计情境,让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进行自我“调控”,主动积极思维,从而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如在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可设计以下几个层次的训练供学生根据自己情况挑选题目练习。

针对练习:   18          35

          × 24        × 28 

基本练习: 46×35     37×43

改错练习:   46          37

          × 24        × 45 

            184         185

             92        128 

            276        1365

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存在差异,作为教师,就要正确认识与对待这些差异,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思维的阶梯,启发他们主动思维,引导他们拾阶而上,提高学生对自己学习状况的自我认识和调控能力。

四、创设生活情境,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教师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深化所学知识,从而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如学习了元、角、分的知识后,让一部分学生在教室里充当售货员,另一部分学生充当顾客来买东西,以加深对元角分的认识。又如,在学习了24时计时法后,可以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或说出自己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或改写制订新的作息时间表,或表示出爸爸、妈妈上下班的时间。这种实际情境,既有感性认识的一面,又有理性认识的一面,可极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树立学生学习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努力使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全面提高学习质量。

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把学生引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