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改研究 - 教学研究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思考

时间:2014-07-30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最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无疑是告诉我们在课堂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在课堂上易于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据研究:710岁的儿童注意力只能保持20分钟。如何使他们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呢?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那么怎么使课堂教学富有趣味性呢?我抓了以下几方面:

一、故事开头,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因此在上新课之前,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乐,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很好的方法。在教学《前后》时,我创设了小朋友跟笑笑、淘气一起去动物园报道”森林运动会”的故事情景,让学生来做小记者报道比赛情况。这样的情景设置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都积极投入到当堂要学习的内容中去了,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中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

俗话说:“读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七八岁的孩子很好动,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让他们在学习时常常摸一摸、摆一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圆片、三角形、小动物图片等学习模具。在“统计”教学中,我有意将各种水果图片杂乱无章地摆在各组桌面上,问:“你们能将他们进行统计吗?”学生经过小组分工,都饶有兴趣地参与了动手操作。他们把水果图片先进行分类,然后每人统计一种或两种水果,并摆放整齐,在老师的指导下制成了统计图。又如,在教“1120数的组成”时,我让每人在桌面摆出10根小棒,然后让他们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把这捆小棒放在桌面的左边,通过操作使学生明确10个一是10。再让学生添上一根,把这根放在直尺的右边,表示一共有11根小棒。这时让学生举起自己写的“11”的数字卡片,然后对着实物讨论“11”左边的1表示什么,右边的1表示什么,明确11的组成。接着仍让学生通过操作学习其他各数。学习到“20”这个数时,当每个学生又动手把10个小棒捆成了一捆以后,我组织大家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①这捆小棒放在哪边?这两捆小棒表示多少?②“20”怎么写?为什么左边写2,右边写0?③右边的0不写行吗?为什么不行?通过实际操作和热烈的讨论,使学生加深了对“20”这个数的认识。这节课学生自始至终都在摆实物,把他们的口、眼、手等各种器官都调动起来了,促进了脑的思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高涨,既轻松又愉快地学会了新知识。

三、练习形式的新颖化

要把学生获得的知识变为技能,需要反复多练。但重复单调的练习,学生就会厌烦,注意力不集中,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据心理学研究,新颖的、活动的、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儿童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形成具有优势的兴奋灶,从而使儿童更好地建立暂时联系。心理学家艾里康宁关于儿童主导活动发展阶段的理论认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期向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这个时期的孩子,借助游戏活动从初步学会理解人的某些行为,掌握了粗浅的生活经验,形成了象征性机能和想象能力向通过对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逐步了解并掌握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其规律的阶段转变。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热情。游戏活动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这一规律,做口算练习时,我画一个山头,山头上贴着一面红旗,两名同学从左右两边同时进行口算比赛,优胜者得到红旗;或在左右两边画上楼梯,楼梯顶上蹲着一只老鼠,让两名学生分别戴上黑猫、白猫的头饰,进行口算比赛,看谁先捉到老鼠。在分组进行接力赛时,我在每份题上画了一个跑步姿势的男孩或女孩,以小组为单位,传这份题,一人做一道,哪组先做完并且全对获胜。一面红旗,一个动物的头饰,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画,都加强了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争先恐后地参加数学游戏。

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快乐、活泼的氛围中,使他们从小愿学、乐学,才能从学会到会学,才能让他们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创造潜能不断开发,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

                                                                    西南大学附属小学  吴世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