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农村教研的质量?促使城乡小学各学科的均衡、协同发展?近三年来,我区小学在认真调研农村学校现状的基础上,大力倡导校本教研,进一步完善了原有教研网络,建设、强化以关注农村学校和教研薄弱校为主的片区协作组织,努力构建教研的立交桥,以实现学科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其基本做法如下:
做法一:适时分片,阳光互助
结合现状,我们提出了“按地域划分而不唯地域”的原则,用小学教育资源相对占优势的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如:城区学校朝阳小学作为片区组长带动农村学校黄桷小学、文星小学。按照这样的原则,我们把全区分成了五个片区并成立联片教研组,制定相应规程,以进修学院的文件下发了具体实施联片教研的办法。同时,为了调动农村学校参与联片教研的积极性,在各种场合中我们都避免用“好学校帮助薄弱学校”的字眼,而是提出“城乡联动,阳光互助,共研共进共享”。
做法二:统筹整合,开展活动
在联片教研中,一大难题就是如何保证教研活动的时空?因为就现实而言,不少的农村学校受编制影响,小学教师多是“包班”。如何保证村小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成了我们思考的重点。我区不少的农村小学就此进行了探索,如:水土镇中心校所在的片区基本都是农村学校,经过调研后,他们对语文教研活动进行了有效的整合,采取“长线和短线结合”的原则,一学期片区的语文教研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两次,统一时间;其余时间村小自行进行教研活动,一学期至少一次邀请片区学校的语文教师代表参加,互相交流,传递信息。
做法三:找准问题,注重实效
(一)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
过去的教研组活动常常是重常规教研,在研究上着力不够。如果不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回归实践,指导实践,这样的教研只能是浅层面的教研。在认真研究片区学校校情,研究新课程实验推进中出现问题的基础上,我区的一些联片学校采取主题推进的方法来推动教研活动的开展。如:我区联片学校第四片围绕“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个主题开展研究。所属学校梅花山小学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毗邻张自忠烈士墓,是西南大学的近邻;挖掘自然资源——学校在缙云山脚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龙凤桥小学在新中国成立前曾是《挺进报》印刷的地方,是地下党支部的所在地,龙凤桥小学充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围绕“挺进报”做文章,弘扬红岩精神,开展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
(二)开展沙龙式教研活动
在沙龙式教研活动中,一般由片区学科中心组根据调研拟订讨论的中心话题,教师们参与活动,自由发言,尽可能多地谈出自己的观点、想法,在此过程中,中心组的核心成员不作定论,不作暗示、引领性的评价,所有的教师在此过程中各取所需,集思广益,使个体得到发展。如:澄江小学所在片区以“语文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为主题举行沙龙式教研,教师围绕这一主题自由发言,各自谈自己的观点和体会。会后,老师们纷纷反映这种形式很好,没有大会发言的思想负担,可以畅所欲言,他们还认为:这种教研形式适用于对教师不易理解或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澄清,有利于教学策略的最优化。
(三)倡导行动教育真研究
为了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我们开展了“送课下乡”、“迎教进城”、“教学互访”、“专题合作”等多形式、多层面的联片教研。但对如何突破“基于农村的课堂教学研究”这一重点和关键问题,我们感受到行动研究是特别有效的方法。
行动研究本身并不是新鲜的事物。我们都知道:“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它在实践中的基本流程为:“独立备课——课例交流——课堂观察——合作反思——修改设计——行动跟进”。但是如何使理念真正转变为教育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西南大学实验小学片区在这一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1.强调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进行研究
要求提供研究课例的老师独立备课,从研究主题的初定、课例的选择到教学过程的设计都由自己独立完成。只有这样,才能让问题自然地暴露在常态的教学情境中,才能避免用集体智慧抹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强调课堂观察
我们都知道: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提高课堂质量?注重课堂观察非常重要。科学的课堂观察是进行有效教研不可或缺的因素,所取得的系统、全面、客观的资料,是反思及制订修正计划的基础。我们强调课堂观察技术的科学性,力求主题明确,角度适当,简便易行。
3.强调平等对话的教研之风
“真研究”倡导的是直面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课例展示与观察之后,开展同伴互助,执教老师与同行伙伴共同参与到平等对话、合作反思中去。在其中,难免会有不同观点的争论与交锋,如何对待?我们让每一位老师明白大作家萧伯纳的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两人交换每人就是两种思想,甚至是更多种思想。正因为如此,在争论与交锋中所达成的共识才愈显珍贵。事实也证明,平等、真诚对话的教研之风,不但切实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加深了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系。
4.强调行动跟进
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而行动跟进就是教师在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基础上,基于自我的一种反思和提高。调查表明,对教师专业成长帮助最大的就是教学行动的连环跟进。在此环节,我们要关注教师的基础与个性,要关注教学经验的内化,让教师把习得的先进理念深入自己的灵魂,融入自己日常的教学之中,这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教学行动的多次跟进。
5.强调提升研究层次
做好校本教研的关键是使教师由“日常性的随意问题”走向“专题性的研究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问题研究”,学校和老师普遍具有了问题意识,一些问题也在研究中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在此基础上,还应帮助他们使问题专题化,提升教研的品质。
(四)进行小课题实验
在小学各学科校本教研中,我们倡导调研,积极推广澄江小学所在片区的经验,每学期结束后,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提出个人最困惑的问题,填写《教师教研需求调查表》交与各学科教研组,由教研组对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提炼并上升为课题,确定课题后,由片区教研组撰写课题方案并开展小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
做法四:立足校本,开展“四课”活动
本学年来,在原有基础上,我区提出了“立足校本,利用片区,开展活动,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不少的片区、农村小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复兴镇中心校在区、片区的统筹安排下,立足校本,开展了“四课”活动——备课、说课、上课、写课后记,加强了新课程下教学的常规管理,收到了一定的实效。他们创新思维,大胆革新,积极进行教师备课改革。具体做法是:推行备课记录卡+教材批注的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模式。1、把本本备课改为表格式备课。2、强化了“学法指导”、“教学后记”、“集体修订”的内容。3、坚持“五备课”制度,突出“十二”字原则。“五备课”制度即一备——学习课标。二备——查阅资料。三备——教材批注。四备——集体修订。五备——教学反思。“十二”字原则即读书→填卡→批注修订→温习→反思。
做法五:及时总结,典型引路
我区已经组织了四次全区、全市性的有规模的校本教研研讨现场来有效引领全区。
通过活动,让参与教师看到了如何以一节课为研究案例,利用新课程理念来反思、评议、改进一节课的设计和教学;看到了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方式——组织教师置身真实的情境中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研活动。通过活动,让参培人员比较清楚地看到了“从重要研究的问题生成入手——整理问题——提炼研究主题——课堂上与教学行为的契合——同伴与个体共同反思与互助——专家点评引领与改进设计”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校本教研全过程。
重庆市合川区大石镇教育管理中心 赵 毅
重庆市合川区合阳中学 李先银
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 杨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