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曹迪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定向,是在语文课堂教学领域的结晶,是一个教师在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教学技艺”发展的高级阶段和理想境界。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特点,富于创造性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安排精巧的教学过程,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都属于教学艺术应用的范畴。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风格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的风格艺术,是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仪态风度等诸种因素不断表现出来的特具特征的审美风貌,是语文教师人格、品性、素养的再现,是不断创新、走向成熟,走向臻美的标志。语文教师人格、品格、师德的高尚,是影响和制约语文教学风格的决定因素;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感的浓重与丰富,是构成语文教学风格的基本因素,甚至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也就没有风格,这是构成语文教学风格的内隐的要素。教学语言的精炼、精确、精妙,言之简约、言之有序、动情生趣;教学方法的新颖,巧妙、独创,或善读,或善导,或善点,或善评,或善启,或善讲;教学的表情美、体态美、风度美。这是构成语文教学风格的外显的要素。
语文教学风格是多姿多彩的。有的深沉含蓄,或严谨,或庄雅,或蕴味,或理智,自然而不做作,以简练、明白、严密的逻辑力量取胜,这一类可以归属为“质朴”的风格。有的热情奔放、绘声绘色,或谐趣,或潇洒,或明畅,或雄健,多以生动活泼和明丽清新赢得学生,这一美可以归属为“表演”的风格。也有的融合了单一性“质朴”和“表演”两种风格,经过重组改造,成为中间型、浑融型的教学风格。既庄雅又谐趣,既严谨又潇洒,既雄健又委婉,既蕴味又明畅,既善表演又善导演,这恰恰是语文教学风格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幽默艺术
教师应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幽默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虽然课堂教学也是一种流动,但主要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认识与思维活动。如果学生一直在静止状态中被动、紧张地接受教师用抽象性的语言所传授的理性知识,大脑便容易疲劳,注意力便难以集中,教学效果肯定会大受影响。因此,如何使抽象性的教学语言变得具体、生动、可感,富于形象性、艺术性,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使学生注意力更为集中,使教学过程更为轻松,更有乐趣,更见成效,是每个教师所必须特别注意的。美国保罗韦地博士在对9 万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的调查也表明,学生乐于听从富有幽默感的教师的指导,而对于那些过于严肃、不苟言笑的教师则大多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在课堂上,教师的幽默感主要是通过幽默的教学语言表现出来的。幽默的教学语言既可以有效地消除师生之间的陌生感,缩小心理上的距离,促进彼此之间感情与智慧的交流,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又可以淡化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造就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同时还可以启智导学,使学生在轻松、会意的笑声中思考、体味、接受其中所蕴含的理性知识。幽默的教学语言应是情趣与哲理的和谐的统一。
课堂教学中幽默语言的运用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做到“庄”与“谐”的统一,要服从教学需要,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否则,便会流于插科打诨式的滑稽,甚至流于低级无聊、哗众取宠的噱头;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对幽默语言的理解力,不可超出他们的接受水平。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便是幽默。”幽默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和教益。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艺术
选编入语文教材的很多篇章文意俱佳,但其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对于小学生来说,尚存在一定的距离,尤其是文言文,产生的年代久远,加上教学过程中过于偏重语法知识的见解和课文词句的翻译,让一部分学生望而生畏,又如一些古今诗词,初学者总觉得涵义隐晦。那么该如何另辟蹊径,让学生进入佳作的意境在愉悦心灵的同时又能获得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1.绘画激趣法。不少古诗都是流传千古的佳作,背诵下来对学生的语感及组织表达能力都有帮助,但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又较容易忘却,这时不妨利用一些挂图、课文插图或教师、学生自己绘制的简笔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一个个文字符号转化成可视的绘画,轻松感受到字里行间美妙的旨趣。如一位老师在上王维的《鹿柴》时,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绘画让学生感受这首诗的意境。这样的情境设置,事半功倍,几分钟就让学生一目了然,心中有底。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所进行的活动,当主体性被激发起来之后,学生就学得轻松,学得快乐。2.音乐渲染法。音乐语言是美妙的,也是富有感染力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于我心有戚戚焉”,好的音乐能拉近人与人心灵间的距离,丰子恺先生就曾于《山中避雨》一文中点出“乐以教和”的道理。生活中如此,那么教学中不也存在同样的道理吗?笔者曾在外地旁听过一节余光中先生的名诗《乡愁》赏析课,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因为没有录音朗读带,老师就尝试让学生以乐配诗朗读,选择的是阿炳的《二泉映月》,那如泣如诉的二胡乐音配上《乡愁》一诗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形式美”,把师生引入诗中意境,那一刻,学生安静极了,当乐音戛然而止时,学生仍有意犹未尽之态,在乐曲声中,在朗读声中,他们享受到了诗文美、诗意美、诗境美。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色彩的学科,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种方式、方法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尽情享受语文课,在享受的过程中学习语文,以学为乐,使课堂勃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