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建设初级中学 包逢祺
在我校实施“学生规范化自主学习与发展”教学改革的今天,许多教师在利用“教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同认识。本文主要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从“教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上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和主张,希望“教学案”能够真正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功效,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的习惯。
本学年我校全面实施“学生规范化自主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改革。所谓“学生规范化自主学习与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行“三模块、六环节”的教学模式是此次教学改革的核心工作,“三模块”为“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堂清巩固”,六个环节是“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反馈补差、堂清巩固”。此模式旨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以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为主,对学生自学中产生的疑问的研讨为辅,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取消了教案,取而代之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的“教学案”,“教学案”的合理制定和使用,可以正确处理好师生在课堂中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案”的基本概念
我们所说的“教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教学案”的编制也可以有学生参与,让学生与教师共同编写完成。根据这个定义,“教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教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建构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简言之,“教学案”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桥梁,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展示、复习和巩固过程中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利用“教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原因。
二、“教学案”的设计
教师对“教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体系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教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教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案的使用:
1.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这也是我校实施规范化自主学习与发展的终极目标。
2.学生分组讨论教学案中的有关内
容。分组讨论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示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与交流。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
四、在使用“教学案”的过程中要注意:
1. 上课前发给学生,学生预习时,教师不要局限于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要巡视全班同学的学习及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为学生的展示环节提供内容。
2. 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五让”: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让学生构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3. 要求学生要根据“教学案”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注意总结学习规律及“学后记”的填写;课后注意“教学案”的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4. 在设计和使用“教学案”时应注意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教学案的要求,使教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不同学科教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应该有不同的特点。
五、认识和操作层面上存在的误区
1. 以教案定学案教师在处理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念——教案中心论。他们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学案。
2. 教学案就是练习题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一点老师们都能理解。但,就在他们预设学案时或拿到学案后,都会产生这样一个误解——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
3. 教学案每个人必须都按时完成在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成绩差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