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是一种候鸟,体小,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开像剪刀,背部黑色,肚皮白色。常在人家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是益鸟。在我国,燕子春天飞到北方,秋天往南飞。
燕子是人类亲密的朋友和吉祥喜庆的象征。家燕从石器时代起到今天,几乎全都筑巢于人类的建筑。正因它与人类形成了亲密关系,又以蚊蝇等害虫为主食,虽未被列入保护动物名单,但人们仍一如既往地珍视它,奥地利和爱沙尼亚两国都把家燕选为国鸟。
家燕身长17厘米,体重15~18克,上体蓝黑色,额和喉部呈棕色,前胸黑褐相间,下体部分呈白色,尾基部有一行白点。它体态轻捷伶俐,两翅狭长,飞行时好像镰刀,尾分叉像剪子。飞行迅速如箭,忽上忽下,时东时西,能在比其身躯长度还小的距离内做90度转弯。这些灵活运转的技巧,使它们能在未来从事惊险旅程时解围脱困。燕子经常在空中穿梭般地飞行,速度极快,刮风下雨对它们也没有多大影响,反应十分敏捷,张开嘴巴能在空中捕捉各种飞虫,并不时地发出几声短促、尖锐的鸣叫,蚊、蝇等各种昆虫都是它们喜欢捕食的对象。
每年初春,家燕成群结队地迁徙到北方,雌雄家燕在房檐下或屋梁上共建“家园”。巢由泥土、稻草、羽毛混合唾液筑成,外表呈半碗状。一个新巢筑成大约需要花11天时间,有的燕子为了节约时间和精力,往往使用过去的旧巢。据国外生物学家统计,老燕子回巢的比例接近1/2,头年的幼燕回旧巢比例为1/6,燕子能找到旧巢与它具有较强的记忆力和超常的导航本领是分不开的。
燕子一年繁殖两窝,每窝产卵3~6枚。雏燕出世后,雌燕还要在窝中抱雏,觅食的重责自然落在雄燕身上。雄燕平均每天往返巢中200次左右,捕捉数以千计的昆虫来喂养幼燕。待雏燕羽毛渐丰、食量大增时,雌燕才帮着雄燕一起外出觅食,以喂饱一窝小燕。据统计,一窝燕子在一个夏天吃掉的昆虫达100万只,也有人说一只燕子在一个夏天吃掉的昆虫一个接一个地排起来,可长达1 000米。
树叶黄,秋天到,白天日渐变短,燕子体内的“月历”发出一个信号:该是离开农舍、南移避寒的时候了。谁都不曾想到,那看似脆弱的翅膀,真能带燕子飞越沙漠、高山、海洋,来到印度、南洋群岛、南非以及澳洲等地越冬,扎扎实实地一年从事两次跨洲的长程探险。来自全国各地的燕子往南飞时,喜欢形成一个个小团体,在云南的墨江、元江及浙江的绍兴等地经常出现成千上万的家燕在城市街道两边的电线上过夜栖宿的壮观景象。
工业化时代,密集式农耕使得乡村景观一致化,一片片昆虫栖息的原始草原正慢慢消失,农药化肥迫使害虫逐渐灭亡,燕子赖以筑巢用的泥浆来源——池塘亦被汲干,气候不佳时充当燕子主要躲避场所用的树木也被连根拔起……一系列隐形连环的致命杀手导致燕子的数量剧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