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讲,我国有四大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三年级上册课文《西藏高原》, 这个标题是否科学?
解疑: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讨论。经查,《辞海》将“高原”解释为“海拔在500米以上,顶面比较平缓的高地”,并收有“青海高原”的词条,称青海高原“为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辞海》,1979年版)由此可见,在我国,并非除了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以外,就不能有其他高原的名称了,只要是符合高原地理特征的地貌就可以称之为高原。西藏完全符合高原的地理特征,称“西藏高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实际上,目前在学术界,“西藏高原”的说法并不少见。杜军著有《西藏高原霜冻气候特征及预报方法研究》(气象出版社,2005年版);付孝悦著有《西藏高原石油地质》(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大学的王小甫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平山郁夫丝路研究奖学金”资助,历时两个半月的实地考察,撰有论文《七至十世纪西藏高原通其西北之路》……
在实际生活中,“西藏高原”的说法也广为人们接受,频频见诸报纸、杂志、电视、网站等媒体。百度百科专门收有“西藏高原”的词条:“西藏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由一系列巨大的山系、高原面、宽谷和湖盆组成。自然环境复杂,地形地貌多样,基本上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种类型。此外,还有冰缘地貌、岩溶地貌、风沙地貌、火山地貌等,奇特多样,千姿百态。” 2000年6月1日,经西藏自治区旅游局批准和在西藏自治区工商局注册后,“西藏高原散客接待管理中心”正式成立,组织接待海内外散客旅游业务,这也说明,“西藏高原”一说得到了国家有关行政部门的认可。
有关地理学著作是这样描述西藏高原的:
西藏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山脉和唐古拉山脉所环抱,其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西藏高原的面积为120多万平方公里,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按照地形,西藏高原又可分为三个区:
(1)藏北高原。
位于昆仑山山脉、唐古拉山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山脉之间,占西藏高原面积的60%,主要为盆地和丘陵,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地形起伏不大。
(2)藏东及喜马拉雅高山峡谷。
位于三江流域及喜马拉雅山地,约占西藏高原面积的30%,平均海拔3500米。地形起伏大,山顶与谷地相对高度相差上千米。
(3)藏南谷地。
位于冈底斯山山脉与喜马拉雅山山脉之间,占西藏高原面积的10%,平均海拔高度4000米,地形起伏较大。
因此,“西藏高原”的说法是合适的。我们非常感激对本套教材质疑的老师,也希望更多的人参与教材建设,打造精品教材,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