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互动天地 > 交流探讨
搜索关键词
提问1

主题:天窗

科目: 语文 

 

提问的问题内容:天窗教学反思

答复
 

 《天窗》这篇课文写得比较深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先让学生听了课文后完成填空题,再让学生质疑。学生非常自然地提出了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为什么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因此在课上我主要围绕着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一、通过品词品句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句子。我让学生围绕作者将他看到的,想到的写得好在哪里,找句子,品一品。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悟出了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闪电的形状,云朵的变幻多端。作者的想象主要是在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展开,十分合理。

二、指导学生朗读。因为学生理解了句子,所以在朗读的时候也就有了感情。加上暴风雨的呼叫声,小虫的鸣叫声学生的朗读有起有伏,抑扬顿挫。多次,多种形式的朗读 让学生积累到了不少优美的句子,给写作提供了素材。

三、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整节课,我设计了4处说话练习,因为平时我在课上就注重这一方面的训练,特别是一些文字优美的课文,如:《我爱三峡》、《繁星》、《桂林山水》等课文,我都让学生背诵积累,所以在今天这节课上,学生就非常巧妙地运用到了积累的句子。除了平时就能说会道的,我还特别让好同学帮助那些平时不太开口的学生,让每个人都有开口说话的机会。
这节课的遗憾:

1、感觉自己在教法上没有突破,教学手段不够有新意。

2、说话练习时用了比较多的时间,造成后面的教学内容没有全部完成。

提问2

主题:我让《天窗》开了“天窗”

科目: 语文

 
答复
 

语文新课程标准说: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教学,不要过多地进行分析讲解,更不要包办代替,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可是,事实上,教师真正这样做的很少,总是担心学生这个地方没有学会,那个地方没有了解透彻,于是,从字词到句子,最后到全篇文章都自己彻头彻尾地讲一遍,学生学会了吗?也许。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学生很快会对你的课厌倦的,或者,他们从此就成了一台不会自己思考的木偶了。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愿意面对的事情。

今天,这节课,我在自己的教学导语、教学内容方面偷了懒,开了一次“天窗”——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阅读文本,自己找到答案。

一开始,我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让学生在文中知道什么是天窗,天窗的作用是什么。在学生找到天窗的作用是“唯一的慰藉”,可以“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们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再让学生阅读文本,通过做批注的方式说一说“为什么是唯一的慰藉”,为什么可以从“无”看出“有”等。虽然教师的讲课粗略了,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增加了,思考和口语表达的机遇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