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改研究 - 课改动态

深入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时间:2014-07-30

             雅安市雨城区第四小学  李  斌  谢建明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的研究模式。为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进行了几年的探索,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校本教研活动不仅仅是改进教学行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而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条有效而现实的途径。
    1.校本教研 定位合理
    目前,很多学校都在开展校本研究,但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有的关注教师发表论文的数量;有的追求课题成果的展示;有的局限于对教学理论的简单移植借用;有的注重构建并不擅长的理论体系;有的乐于一堆不甚严肃的论文、著作的发表……我校在市教科所和区教研室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确立了校本教研一定要回归课堂,回归教师,回归学生的理念。通过多样化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从而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校本教研”要因需要而教研,切实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在教研过程中注重教师个体需要和自我教育,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通过教师素质的提高带来学校整体质量的提高。
    2.校本教研 管理细化
    为切实推进校本教研,学校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管理。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聘请市教科所、区教研室的相关专家组成校本教研指导小组。学校通过教代会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和《校本教研激励机制》。
    学习管理  没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为此,学校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把自我学习、集中学习结合起来,教师每学期完成一万字以上的理论学习笔记。每周二、三、四下午分教研组开展学习活动,各组组长负责考勤,教师轮流填写活动记录表。
    备课管理  备课在教导处指导下,由年级组负责组织,学校每学月进行检查。教师个人备课和年级组集体备课相结合,单元备课集体进行,课时备课由教师独立完成。每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组内教师轮流发言,发言人与同组教师共同剖析教材,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设计教法与学法等。
    培训管理  培训分为校内培训和外出学习培训。教科室和教导处协同安排教师的各类培训,培训内容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和学校发展的需要确定。
    课题管理  学校对课题研究实施三级管理:教师可以独立就某个问题进行研究,教师可以在组内也可以跨学科自愿组成研究小组,其研究的相关资料自己进行管理,研究进展情况按研究计划向所属教研组汇报,由教研组进行登记;教研组或年级组开展的研究,由组内自行管理,进展情况向教科室汇报;教科室组织的较大型的研究,由教科室进行管理,按研究计划向区教科室或市教科所汇报。
    在研究过程中,每一级负责组织下一级课题的开题、阶段检查、研究指导、结题验收等工作。学校教导处协同教科室每学月组织一次课题交流,分享课题研究的成果,共同诊断研究的不足,推进课题研究。
    学校每学期将教师参与研究情况进行汇总,分别记入学校和个人档案。对申请结题的课题,及时组织结题,并邀请市区专家对课题进行评议,及时进行奖励。
档案管理  学校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记录每个教师的成长经历。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总结、理论学习笔记、培训总结、听课记录、教学反思、案例分析、优质课教案、教学个案、教学随笔、教学论文、取得的荣誉等。由教研组收集资料,学校每学期末归档。
    3.校本教研 形式多样
    师徒结对  师徒结对是我校校本教研的一个特色,通过师徒结对这一形势,提升了教师素质, 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凝聚了士气,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入门拜师”是为了让新教师尽快融入到学校团队中来,凡新调入的教师,都由教导处为其推荐一位师傅,师傅的职责是向徒弟细致地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目标、办学特色、远景规划、人文情怀等,让徒弟全方位了解学校,更快适应学校的工作。
    “一师一徒”是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学校根据教师教育教学情况,分别与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结成对子,师傅负责指导徒弟钻研教材、设计教案、选择教法、学法等,要求徒弟师傅每周都要互相听课。徒弟每学月上一次汇报课,徒弟设计出教案之后,先面对师傅说课,师傅提出修改意见,共同商量修订,然后再上课。每学期师徒要上一次对手课,即同一节课分别由徒弟、师傅执教,然后进行剖析,以提升徒弟的教学业务水平。
    “多师一徒”是为了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学习他人经验,尽快地成长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这里的师傅不一定是同学科、同学校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结对。
    “亦师亦徒”是指师傅和徒弟间并不是单向的学习,师傅在指导徒弟的同时,要虚心学习徒弟的优点,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形成一种亦师亦徒的关系。
     小组备课  “带来个人经验,送你群体智慧。”这是小组备课的突出特点之一。学校分年级、分学段设立的备课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校本教研的基层组织,是集中教师智慧,整合教师力量,开展教学研究的有效举措。加强备课组建设,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反思评价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在校本教研中,学校实施2+2课堂反思评价模式。也就是说评价结果主要由两条肯定性评价和两条改进建议构成。这是通过评课教师的观察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估的一种主观评价方法。“两条肯定”体现执教者课堂的亮点,“两条建议”作为教师努力的方向,给参与者留下反思的空间。这种操作简便、过程简单的评价法,增进了教师间的信任,促使教师主动地参与评价,强化了教师评价的激励性,促使教师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努力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深受教师欢迎。
    课题研究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用课题研究来推动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么,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通过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把从教学获得的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使自己不断成熟起来。
    课题研究是我校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在市教科所和区教研室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指导思想,走“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行动实践—反思总结……”的行动研究之路,我校课题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小”,研究的都是学校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棘手的问题;“土”,研究课题既不赶热点,也不追潮流,研究的都是学校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实”,一个课题研究力争解决一个问题。
    4.校本教研 成绩斐然
    通过近几年坚持不懈的实践,教师尝到了校本教研的甜头,学校感受到校本教研带来的成效,学生享受到校本教研带来的成果。
    责任增强  在几年的实践中,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不断增强,表现出工作更加敬业,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加关注学校的发展。
    经验积累  教学历程和在教学工作中所积累的教学经验是教师的一笔宝贵财富,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几年的实践中,教师的有效教学经验不断积累,在与同伴的交流过程中,不断进行取舍、修订,逐渐固化而形成自身教学风格,为自身专业成长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反思自觉  教师积累的经验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如果不进行反思,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训,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经过几年的教研实践,教师从教学行为到教学结果进行积极的反思。反思教材编排是否合理,教学情景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教案设计是否恰当,课堂提问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是否抓住了学生思维闪光点等。
    教学反思逐渐成为教师的经常性行为。如教师通过课后反思思考课堂教学中的得失,通过教学日志的形式记录当天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对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特殊事件进行详细的记载和分析。教师通过长期教学反思的积累,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实践资料,为撰写论文和实验总结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同时也为教师改进教学实践提供了依据。
    交流加强  教师群体中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碰撞,对各种观点进行比较与鉴别,从而获得对问题更为本质的、全面的认识,获得共同提高。在几年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之间的交流增多,教师遇到困难时的解决办法主要也是与其他教师交流。
    通过学校组织开展的“集体备课”“师徒结对”为教师的交流和成长提供了机会,教师间的网络交流拓展了教师的交流渠道。
    意识增强  教师的问题意识明显增强,许多教师更加善于从日常教学行为中发现问题,并能对问题进行整理,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教师的研究意识明显增强。过去,很多教师认为教研活动分散教学精力,可有可无,都不愿意参与。通过几年来的校本教研,解决的都是教师曾经面临的难题,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尝到了甜头,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提高了,研究能力也增强了。
    教师的成果意识明显增强。过去,很多教师除了开学计划、期末总结,都懒于动笔,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教师逐渐学会了总结、归纳,期末上交的随笔、经验总结、案例等都体现出较高的水平。
    效果明显  随着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入推进,教师素质不断提升,学校87名教师中,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8名。成为市内影响力较大的一支教师队伍,每年送教到区县的教师在20人次以上,举办讲座、经验交流15次以上,不仅分享了经验,更让教师获取了自信。在省市开展的优质课竞赛、论文评比等活动中,我校教师表现突出,位居全市前列。
    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学校综合考核年年获得一等奖,学校在2009年被评为“四川省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全国科技教育示范单位”。
    5.校本教研 任重道远
    校本教研不仅能让教师集中精力研讨教学,总结经验。更为教师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促进自身成长。抓好校本教研,任重道远。
    工作求“实”  要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需要长期的积淀,校本教研必须在“实”字上下工夫,追求“实际”“实在”“实效”。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骨干教师的作用,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切实抓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关注每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潜能,引导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
观念求“活”  校本教研必须注重针对性、灵活性。因为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校本教研必须把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放在首位,关注学生、教师的个性差异,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求“新”  在新一轮的课革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新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不断创新思维,创新研究方法,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整合资源,科学进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校本教研,教师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