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一、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自己默读课文,给全文段落标上序号。

     2. 想一想,课文讲了鲁迅先生哪几件事情。

     3. 全班同学交流一下,说说写了哪几件事。

     4. 自己再读一读,看哪些段落写的是一件事情。

二、逐件事学习

     1. 先学到鲁迅先生家做客这件事。

     ①找出写这件事的相关段落。写了作者几次到鲁迅先生家中做客?

     ②依次学习作者两次到鲁迅先生家中做客的不同情况。(这两次做客反映鲁迅先生同样的性格)

     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因为这不仅仅是性格的问题,而且还涉及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情感问题。

     2. 学习鲁迅先生对待青年人写信的问题。

     ①找出文中哪几段写的这件事。

     ②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鲁迅先生的态度和行为有什么不同。

     ③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和性格。

     ④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 学习鲁迅先生不怕鬼的故事。

     ①自己读课文,找出这件事的起止段落。

     ②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

     ③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讲这个故事。

     ④师生一起探究鲁迅不怕鬼的原因,体会鲁迅先生的性格。

     ⑤师生共同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前三段

     1. 自己读课文。

     2. 勾出自己认为写人物外貌写得好的地方。

     3. 读一读传神的外貌描写,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回顾全篇,深化认识

     1. 朗读全篇课文。

     2. 讨论一下,自己认识的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3. 老师补充时代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全面认识鲁迅先生。

五、拓展应用,以读代写

     1. 写一写熟悉的同学或者自己的外貌片断。

     2. 念给大家听一听。

     3. 师生共同评价。

一、资料导入,揭示课题

     1.合作交流,了解海伦·凯勒。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不少有关海伦·凯勒的资料,谁能为大家介绍介绍?谁对她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本文写的是海伦·凯勒接受安妮·沙利文老师教育的事。是什么原因让安妮能把“一个又聋又瞎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快速阅读课文,边看边勾画不懂的或含义深刻的词句,并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理清文章的段落顺序。

三、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自读自悟,理清情感线。

     (1)学生自由读全文,思考:本文以怎样的情感为线索?

     (2)理清情感线。

     ①安妮对我的爱:梦想→耐心地教

     ②我的情感:难过→庆幸→快乐→感动→感激

     2.合作探讨,领悟深义。

     (1)默读第二部分,概括段意。

     (2)再读课文,思考:安妮是一个怎样的人?安妮都教会了“我”什么?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①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

     ②交流、汇报。相机用课件展示课后第2题的句子,读后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并用带点的词造句。

     ③讨论:文章既然写安妮老师对我的教育,为什么要在其中穿插介绍安妮老师经历的段落?这有什么用?

     (3)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① 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我”因又聋又瞎而难过?读出来体会。

     ② 从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为什么我会快乐?

     ③ 什么事情令我感动?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勾画、读。

     ④ 作者的感激之情流露在哪些字里行间里?找出来,读,体会,感悟。

四、品读回味,升华情感

     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认真品读,与同桌一起体会句中深情。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生活中哪位教师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试着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