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
1. 读课题,介绍作者。
2. 思考:“创意”是什么意思?天上的星星是什么?
3. 这篇文章讲的事情并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它却受到大家的喜爱。因为它能给人启迪,令人深思。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它的魅力何在吧!
二、通读课文,理解文意
1. 抽查生字词语的自学情况。
2. 开火车读词语,简单说说“异想天开”“毫不气馁”“奢谈”“粗糙”“遐想”等词语的意思。
3.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三、细读课文,感受人物思想
1. 事情是怎么开始的?读相关的段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⑴讨论:儿子宣称要去国外旅游的时候,母亲怎么看?儿子是怎么说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母亲的怀疑和儿子的坚持?
⑵体会人物思想,再读第1部分。
2. 针对儿子参加创意比赛的事情,母子有几次争论,边默读边勾画,想一想,从每次争论中能看出什么?
⑴第1次争论,母亲否定儿子想法的依据是什么?儿子是怎么回答的?从母亲“看也不看”和儿子“毫不气馁”中,分析一下他们各自的心态。
⑵第2次争论的内容是什么?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勾画写儿子创意的段落,品读第12段,想想天上的星星好在什么地方?你有没有其他的创意?朗读这一段,在互评中点拨,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妙。
⑶默读写第3次争论的部分(13~15段),讨论:这次争论的内容是什么?再次分角色读这几段,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注意读出人物的感情。再说说你对母子二人的看法。比较一下“遐想”与“瞎想”的区别。
3. 事实证明,天上的星星获得了成功。在收到那封邀请信后,母亲会想什么呢?试着写一写。
四、联系实际,评价人物☆关于作者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十六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十七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三十余次。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代表作品有小说集《昆仑殇》《女人之约》《生生不已》《预约死亡》,散文随笔《素面朝天》《走出白衣》《性别按钮》,长篇小说《白色和谐》。此外,还出版了四卷本的《毕淑敏文集》。
毕淑敏出生在白杨之城——新疆伊宁,在襁褓之中随着在部队工作的父母调往北京。毕淑敏的童年时代充满爱意和阳光。父母健在,家庭和谐,身体健康,弟妹尊崇,成绩优良,老师夸奖,而且一直当班主席、少先队的大队长,“尝过了出人头地的滋味”。她门门功课都是5分,作文尤佳,常常被老师选作范文。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学校开始停课闹革命。但校内图书馆却是开馆闹革命——允许借阅“毒草”,条件是每看一本,必须写出一篇大批判文章。毕淑敏在光线灰暗的书架里辗转反侧,连借带偷,每次都夹带着众多的书本蹒跚走出,沉重得像个孕妇。偷的好处是可以白看书,不必交批判稿。毕淑敏只好向写出美轮美奂作品的大师们祷告:“对不起啊,为了能更多地读你们的书,我只好胡说一通了。请原谅一个中国女孩的胡说八道。”以后,毕淑敏经常给她周围的同学们偷偷地讲自己看过的世界名著。雨果、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是她最早的文学启蒙。
毕淑敏是一位文品、人品都好的作家。她说:“认真地生活和写作,以回答生命。当我写作第一篇作品的时候,就是这样想的,现在仍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