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教学反思

 
新的《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各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些能力,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应该面对并思考的新的课题。

这节课,我在几方面做做教学尝试。

一、引导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课前预习。在平时地教学中,就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根据预习提纲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自学。

(1) 读课文,读准字音,认为难读的词语挑出来。

(2)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自己认为难理解,或重点词语。

(3) 认真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4) 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2、检查预习效果。打破以往老师检查预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之间相互检查,这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本,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检查中能够做到相互补充预习的知识,解决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

二、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学生能够自己把课文读明白,设计小组合作形式,采用多种形式把所学到的有关三峡美景汇报给大家,并可加上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既有自外而内的吸收,又有自内而外的表达,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加以述说,又在形象的再创造中发展着语言,实现了语言的理解、内化、积累、运用。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评议中鉴赏,使感悟力、运用语言、表达语言能力及评价能力展示能力使用资料能力得到增强,使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发展。

课后学生也填写了反思表,从学生的反思中可看到,100%的学生,都在这节课感受到了三峡的美。100%的学生都能写出运用的学习方案。如自学、收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检查、汇报等方法。100%的学生都还想继续了解三峡的有关知识。从反思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学生在课堂中兴趣浓厚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但是从中也出现了问题,也是我今后教学中力争突破的问题。

1、关注差异不够

学生检查,总是提问一些学习较好的,爱回答问题的同学,对能力弱的同学关注不够。

2、评价语言过于形式化

学生间的评价语言过于简单,“你对了,你回答很好……”缺乏真情实感,没有具体的评价语言。

3、我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这种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语言不够,但如何适时地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支持一下,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关键。这要求我必须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也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提出的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