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现的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高山流水》乐曲。学生:搜集有关钟子期、俞伯牙的资料。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质疑
1播放《高山流水》乐曲片段,揭示课题。(板书:高山流水)
2孩子们,《高山流水》是一首乐曲的曲名,它也是一个成语。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成语,成语里还有很多的故事呢。有的是讲这个成语的来历及典故,有的是告诉你一个道理。不要小看这几个字,里面却有大学问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成语“高山流水”中所包含的动人传说。
3解题质疑:“高山流水”本意指什么?课文中又有什么具体含义呢?“高山流水”又指代什么?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学习19课《高山流水》。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勾出生字新词,遇到难读的字音多读几遍。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适时正音。
3结合课文最末一段,揭示课题疑问:“高山流水”指代什么?“知音”又指什么呢?那谁是谁的知音呢?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1学习巧遇知音部分。他们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呢?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自己的知音?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学习1~7段,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梳理。(了解伯牙觅知音的原因,抓住“琴艺高超”和“始终”两个词语,体会伯牙“曲高和寡”、“知音难求”的心境。为子期的出现埋下伏笔。)是呀,知音难寻,乐曲无人赏识,作为一位音乐家来说是多大的憾事,就像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伯牙只能面江对月,借曲抒情。
(2)请学生重点理解课文5~7段。伯牙得子期赏识后,为什么激动不已?小组学习勾画描写子期和伯牙的神态、语言的语句,边读边体会。
(3)交流。(听到“志在高山”部分时,子期“啧啧赞叹”,听到“志在流水”时,子期又“意味深长”,子期的两句话,令伯牙“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联系第二段中的“始终”一词,更能理解伯牙内心的激动,从而更深地了解伯牙所说的“知音难遇”。)
(4)思考、讨论“一见如故”,体会人物内心感情。总结课后第一题。是呀,俞伯牙和钟子期在偶然中相遇,伯牙弹奏《高山流水》,子期完全听懂了伯牙琴声中蕴涵的情感。正因为这样,两人才会“一见如故”,有了来年的约定。
2学习凭吊知音部分。
(1)(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可是,左等右等……)自读课文8~12段,想一想有什么疑问。
(2)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子期要留遗言,把坟墓修在江边,听伯牙的琴声?伯牙为什么会失声痛哭,进而把琴摔得粉碎?)
(3)根据自读情况,全班解决问题,感受他们的深厚情谊。
(4)请学生重点理解课文8~12段,勾画感受最深的语句,边读边体会。交流。指导朗读,加深体会。(引导学生从伯牙“噙着泪水”、“摔得粉碎”、“唯一的知音”等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中体会伯牙内心的痛苦。)
四、创设情景,强化感悟
1自读课文13~14段,想一想:如果你来到碎琴山,登上古琴台,你会说些什么?
2交流。(配乐《高山流水》)是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知音是多么的可遇不可求。俞伯牙和钟子期以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知己,在这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故事中,让我们品味到了友谊的真正含义。孩子们,珍惜你的朋友,珍惜你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