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参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会读、会写、会用。

2.诵读、背诵两首古诗。

3.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

反复吟诵,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表现春天情调和表现凄凉情调的乐曲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式引入课题

1.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老师也喜欢春天,能向大家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吗?

2.是啊,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正因为春天的美丽,从古到今,有很多诗人赞不绝口,写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描写春天的古诗。

二、学习《惠崇春江晓景》

春天令人心旷神怡,你们想知道宋代诗人苏轼是怎样写春天的吗?课件出示《惠崇春江晓景》诗。这首诗就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而写的。

1.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请大家翻开第5课,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出示词语卡片:“惠崇”“蒌蒿”“河豚”。

指名读、齐读。

强调“崇”是翘舌音。蒌蒿是一种植物,上面草字头表意,下面表音,这两个字是形声字,并且是上形下声的字。

了解河豚(课件出示“河豚”资料)。

河豚,又叫“江猪”,其形状身大尾小,头圆口小,背部黑褐色,有花纹,腹部白色有肉刺,无鳞。其味奇特而鲜美,河豚的血液、肝脏、板油和卵块含有剧毒。河豚原来是近海的鱼类,在开春之时,从海中逆江而上,游入长江产卵。

(3)把词语宝宝送回诗去,老师相信孩子们会读得更好。

2.理解诗意。

(1)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遇到不懂的怎么办呢?(看注释、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

(2)春天江水温暖,群鸭最先感觉到。老师和同学都想知道你是从哪句诗知道的。读出来。春天江水温暖,我们看得见吗?(看不见)这一句是诗人怎样体会到的呢?(想到的)(变换方式读诗句)

(3)多么聪明的一群孩子啊!知道了这么多,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

“正是河豚欲上时”,“欲上时”是什么意思?

指名答。

春天,诗人想到河豚逆江到上游去产卵了。诗人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巧妙地结合起来,这首诗美吗?(美)美丽的画,配上优美的诗,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再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读。

生齐读。

3.体会意境。

(1)画画。

这么美的画面,咱们也来当当惠崇,用灵巧的小手把这美丽的景色画出来。也可以与你的合作伙伴把你对诗意的体会画出来。画好后,一边欣赏,一边读。

(生在音乐声中画画)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孩子们用手中心爱的笔,表现诗的意境。

(2)投影出示学生的画。

你能给这美丽的画卷配上优美的诗吗?(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

还有小诗人想给自己的画配上诗吗?(学生诵读)

生齐背诗。

三、归纳学法

今天,孩子们学得真不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但理解了诗的意思,还会背古诗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是怎样学这首诗的。

抽生说。

课件出示学法:

1.初读感知。(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理解诗意。(读懂诗句意思,提出不懂问题)

3.体会意境。(画画、朗读、表演……)

4.反复吟诵。

四、学习《清明》

1.小组合作学习。

请孩子们根据这样的学习方法,在组长带领下,一步一步学习另一首诗《清明》。

2.小组汇报。

(1)刚才老师参与到孩子们的学习中,发现孩子们真会学习,现在请孩子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收获。通过小组学习,读懂了什么?(生汇报后,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读诗句)

(2)理解“欲断魂”。

(3)体会意境。(小组通过朗读、表演、对话等形式汇报)

①学习伙伴一起学习,选择喜欢的方式体会意境。

②抽小组上台表演。

(4)吟诵。(小组读、分角色读、齐读)

五、课外拓展

孩子们,《惠崇春江晓景》和《清明》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但诗人笔下的春天各不相同。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第二首诗《清明》表达了诗人惆怅、茫然的心情。老师还收集了一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1.课件出示诗句。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韩愈《晚春》

2.齐读诗句。

3.老师相信孩子们也收集了许多关于春天的古诗。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愿大家多读,多背诗歌,用心去品味诗人笔下的诗所蕴含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