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教学案例

 

1. 发挥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认写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孩子们的天真、好奇、顽皮,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生活的乐趣。

3. 根据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乐于背诵。

教师: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雷雨前后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学生: 观察雨中的情境,并把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讲给同学听;准备水彩笔、画纸等。

说到雨后,每个人的感受或许都不一样吧。在大人眼里,雨后带来的是清新的空气, 是恼人的积水,是心情的放松……但对本课的孩子们来说,这雨后,带来的是美,因为那嫩绿的树梢会闪着金光,那宽大的广场会变成海洋;这雨后,带来的是快乐:赤脚、踩水、嬉水、摔跤、追逐……这时,没有大人的细心呵护,没有别人的指责束缚,一切都是如此的尽兴,如此的自由。雨后成了孩子们最放松的时刻,广场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这就是童心,这就是童趣。

冰心就抓住了孩子的童趣童真写下了这首儿童诗《雨后》。让我们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和文中的小兄妹一起碰撞,进入那欢乐的雨后,细细感受,体会。相信诗中哥哥为摔跤而兴奋,妹妹渴望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这些难点一定能迎刃而解。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认写生字,在读、背课文中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生活的乐趣。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如此富有童真童趣的场景,如此生动形象的语言,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课后第一题就旨在丰富学生的积累,让同学们永远把这难忘的一幕记住。

 第二题是理解反义词能力的训练。学生一般对此比较感兴趣,可以稍作拓展,让学生口头说还有哪些词语可组成反义词。如:“上——下”、“快乐——痛苦”。

 第三题旨在通过写句子,通过运用,让同学们在具体的语境中加强对文中词语的理解体会。

 书写这些字的时候,可以根据它们的结构,分为“左右”和“上下”两部分进行指导,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揣摩,摸索出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应注意的重点,即左右结构的字应重点观察左右宽窄及两个部分的穿插,上下结构的字应重点观察上下部分的大小、长短……然后由学生指出书写中的难点,由老师范写指导。如上下结构中的“哥”,上面的“可”要写扁一些,小一些,下面的第一横要舒展一些,长一些。左右结构的“使”要写得左窄右宽。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在一阵电闪雷鸣,大雨滂沱之后,雷声停了,雨也停了。在展示出雨过天晴画面时,教师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说:“一场大雨过后,太阳又露出了笑脸,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花儿们经过雨露的滋润更加美丽,刚才还在躲雨的人们走了出来。孩子们,如果这时你也和你的小伙伴走了出来,你们会到哪儿去?想做些什么呢?把这些场面画下来了吧,讲给同学听听好吗?”

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 自由小声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勾下来,多读两遍。

2. 再读课文,争取读得正确通顺。

3. 同桌对读课文,并互相提意见。

4. 全班汇报,讲同桌给你提了什么意见,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一小节,看改正得怎么样。

三、自读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诗

说说你读后仿佛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并通过读,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情境表现出来。

四、再读课文

想想自己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解决。

学生可能提关于词语的理解方面的问题,也可能提到文中两处有“矛盾”的地方,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五、美读品味,回归整体

1. 配乐读全诗。可加上自己的动作。

2. 学生评议。

3. 背诵课文。

六、延伸练习

1. 想象说话: 雨后,我真想……

2. 小组合作,修改自己开课时画的画,或重新画一幅画,并给画配上一段话。

3. 收集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诗、散文、小故事,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

七、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