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图质疑,揭示课题
1.观察看图: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绿叶葱茏,小葫芦可爱; 再观察图画:“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通过两幅图对比,引导学生质疑: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都变黄了,落了呢?
2. 揭示课题: 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
2. 给文中生字做上记号,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3.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试着说一说,能说多少说多少)。
三、自主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1. 再读课文,联系生字前后的词语或句子读准字音。
2. 用多种形式(如卡片、抢读、轮读)检查生字读音情况,重点检查和纠正“葫”、“藤”、“盯”、“赛”、“邻”、“治”的读音。
3. 指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小组内互相交流。
4. 用“谢”、“盯”、“邻”、“治”口头组词语,比一比谁组得多,组得正确(要注意鼓励学生一字组多词,发展学生思维)。
5. 指导书写: 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 “爬”、“谢”、“慢”等字)。
四、熟读课文,了解文中道理
1. 图文结合,说说开始时小葫芦长得怎样。(要反复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小葫芦开始时长得很可爱。体会那个种葫芦的人的喜悦心情。)
2. 图文结合,说说后来小葫芦长得怎么样了。
3. 为什么后来小葫芦都变黄了,都落了?(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长了蚜虫心里想的话,他自言自语说的话,以及邻居劝他治虫,他不以为然回答的话,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也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在具体环境中感悟语言。)
4. 说说你对种葫芦人的看法。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五、启发想象,拓展学习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那个种葫芦的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练习说话,也可以让学生演一演,在具体的环境中运用语言。最后展开评价,看谁的故事编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