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整体说明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方程等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对简单几何体、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以及周长、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等基础知识有进一步的掌握,熟练掌握图形变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测量、识图、作图等技能。

3.提高学生处理数据的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对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获得进一步的体验,能正确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4.让学生经历对小学数学知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把握有关数学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的能力。

5.让学生进一步经历用数、字母或图表描述信息、作出推断、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及抽象思维能力、合情推理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6在整理与复习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与设计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7让学生进一步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8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对人类发展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科书说明

1.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安排本单元是对小学所教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涉及数学课标中第一、二学段的内容。本册教科书为什么要安排总复习的内容,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因为第一、二学段的数学知识是第三学段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今后进一步学习所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切实的巩固。二是因为学生要获得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具有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学生通过6年的数学学习,掌握了许多数学知识,但有些知识可能是孤立地保存在头脑中,或学生对有关知识的联系还是不明显。通过总复习,对第一、二学段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在让学生对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可以使他们更清晰地把握有关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三是学生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反复、螺旋上升的过程。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必要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因此,本部分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全面完成。根据课标的安排,为了便于教学,本单元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4个部分分别进行整理与复习,每个部分都注重知识的联系,提出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的线索,并通过适当的课堂活动和练习加以巩固。

2.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主要特点

1)为学生提供整理知识的线索数学知识本身是一个庞大的逻辑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种知识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知识的生成和发展总是根据这种联系并按照一定的线索展开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一旦掌握了数学知识发展的线索和关系,不但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逻辑联系,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知识进行自主生成,而且还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本单元是对小学所学习的数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在这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中,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科书首先将小学数学知识划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4个板块进行整理与复习。在每个板块中,又分别提出一条基本的线索,让学生通过这条线索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整理与复习。例如,在数与代数领域中,以数和数的关系为基本线索,引导学生对数概念和数的关系、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进行复习。在数概念和数的关系的复习中,教科书首先呈现引导性的问题“我们学了哪些数?你对这些数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对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概念及其关系进行梳理,并结合数学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对数和数的关系进行全面复习,从而使学生对数和数的关系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2)提供有利于提升学生能力的数学活动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数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掌握数学知识为基础,以数学活动为载体。小学数学总复习,其目的不是对知识的简单再现和重复,而是要在巩固知识技能的同时,促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有一个新的发展,为中学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教科书在总复习的设计时,把数学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对每一块相对独立的知识进行整理后,都安排了相应的数学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对数概念的复习(详见教科书第77~78页),教科书结合对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及负数知识的梳理,安排了例1及课堂活动,第77页的例1看似例题,实则是引导学生复习的课堂活动,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获得的不仅仅是对数的有关知识的巩固,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第78页的课堂活动,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可以加深对整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3)突出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加强数学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综合应用知识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要掌握知识的联系;二是要能根据知识的联系综合应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本单元教科书在编排时,一方面注意让学生在梳理知识时感受数学知识的联系,如在对四则运算的知识进行整理时,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发现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方法的相同和不同上,使学生在巩固四则运算方法的同时,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方法在本质上的同一性;另一方面,在数学活动和习题设计时,尽量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努力创建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平台,如第81页的课堂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综合用到因数和倍数的有关知识;再如教科书第101页第9题,学生解决问题要用到测量、比例尺、面积计算等知识。

4)将解决问题的复习分散安排本教科书对解决问题的复习,没有像传统的总复习那样集中安排,并分类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复习,而是将它融合在相关知识中。具体说,结合数的运算、方程、比例、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的梳理,都安排了解决问题内容的复习,这样编排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所学的数学知识与解决问题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模型对问题解决的工具作用。二是没有对应用题进行分类,符合课标的要求,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精选例题和习题,突出解决问题复习的线索,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给教师和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

5)继续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既是课标的要求,也是本套教科书编写的一贯特点。本单元教科书继续坚持体现这一特点,在题材的选择上,关注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总复习的学习中,进一步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第77页例1,选择中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的陆地面积、人口数等材料作为题材,使学生在对数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的同时,继续感受到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的应用价值,增进对四国国情的了解;再如第83页第5题,让学生结合实际理解负数意义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提示本单元是对学生已经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在教学时,要特别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整理、自主复习。同时,教师要做好适当的引导,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制定复习计划,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教科书虽然对总复习作了较系统的安排,但由于各校各班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学前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复习计划。在制定复习计划时,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第一、二学段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研究,找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缺陷、薄弱环节以及其他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标和教科书确定复习的重点、课时分配等问题。

2.依据知识的梳理线索,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全

面复习由于小学数学知识内容多,教科书只是提供了知识发展的线索,呈现了一些主要的知识点,但它并不代表所有小学数学知识的全部。在复习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这根主线,根据数学知识的联系对小学数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首先,以学生的自主整理为主要的复习方式。总复习不是新课教学,是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再学习,所以,在总复习时,可以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形式,学生在自主回忆和梳理时,要让他们多发言,同学间互相补充,逐步形成系统的、明晰的知识网络。其次,教师注意对学生的自主整理进行引导。总复习虽然是学生的自主活动,但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要在学生的整理复习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做到引而不包,放而有序。因此,学生在整理复习时,一是教师要注意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回忆已经学习过的内容;二是对学生在自主整理复习中有遗漏的、重要的知识要进行补充,特别应让学生选取他们在平常的学习中掌握较差的知识进行复习;三是组织学生对整理知识的过程开展交流。

3.抓知识的联系,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知识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网络体系,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是以掌握知识的联系为前提的。在总复习的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回忆、理解,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沟通知识的联系,使概念、方法、性质系统化。同时,对于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知识,要注意通过比较,使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例如,在因数和倍数的复习时,应借助情景引出乘法,根据乘法引出倍数、因数,由倍数引出235的倍数的特征,根据因数引出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等内容进行复习,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有关概念的联系,形成网络型的数学认知结构。

4.注重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前面已经说到,总复习应使学生在加深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指学生的数学能力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具体来讲,通过数与代数的复习,既要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简便方法进行合理、灵活计算的能力,促进学生数感和符号感的建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通过空间与图形的复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测量技能,丰富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空间与图形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通过统计与概率的复习,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收集、处理数据的能力。通过问题解决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让学生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体现数学学习的活动性;另一方面要注意搭建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平台,注意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例如,在图形与位置的复习时,既要让学生通过回忆梳理对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有清晰的认识,还要注意充分利用教科书上提供的课堂活动,通过说一说、量一量、填一填、算一算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坐标的思想,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再如,在统计的复习时,要充分利用教科书第119页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经历调查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统计观念的发展。

5.落实“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数学课程标准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将“三维”目标细化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个方面。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虽然把“三维”目标落实到了教学中,学生在这些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总复习的教学中,同样应突出“三维”目标的落实,体现“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整合,追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和提高。具体说,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一些基本的概念、方法、性质等应让学生弄清楚,务求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为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等过程性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不能过分强调知识与技能,不能进行知识与技能的简单重复和机械训练。要注意必要的复习情景的设置,通过让学生自主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突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让学生感受到总复习的必要性,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