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小学 万美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6页的例1,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二十一第7,8,9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加深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熟练掌握基本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条理性,有机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
3.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展示平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了整理,这节课我们将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希望通过今天的练习,同学们能够熟练地进行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并能灵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复习
[点评:开门见山,自然引入课题,交代复习目的,使学生了解复习内容,明确复习要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二、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复习
1.教学第106页例1
(1)学生看题。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图形?要求它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2)请学生量出相关数据并标在图上。(单位:cm)
(3)多媒体展示测量结果。
(4)梳理提升: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底和高,请同学们注意,这个底和高必须是相对应的底和高。(老师指着图具体讲解底和高的对应关系)在求三角形的面积时,也要注意这个问题,找准对应的底和高。
2.教科书第106页课堂活动第1题
(1)学生看题。
(2)教师提示: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请同学们先思考,再测量,并把数据标在图上。
(3)全班统一测量数据。
(4)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点评:通过基本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条理性,同时有机渗透了数学中的对应思想。]
三、练习应用
1.对比练习
比较下面各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每一组中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呢?为什么?
(1)出示题目。
(2)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交流时注意请学生具体指出每幅图的周长和面积)。
(4)教师点评。
第一组图中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周长是指围成它们的四条边的总和,两个图形的长边相等,但短边不相等,所以它们的周长不相等。
第二组中的两幅图都是由相等的三条边和一条弧围成的,所以它们的周长相等,而面积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明显不相等,第一个面积大些,第二个面积小些。
[点评: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理解了周长和面积的含义,有效区分了容易混淆的两个数学概念。]
2.练习二十一第7题
(1)弄清题意。
(2)独立解决。
(3)指名汇报。
(4)点评提升:这是一个组合图形,同学们把它分解成了学过的图形来解决,今后再遇到这类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我们都可以这样处理,但要注意,分解出的图形一定要具备求面积的相关条件。
3.练习二十一第8题
(1)学生读题,明确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分别求的是什么。
(2)学生独立解决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
(3)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4)点评提升: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这三个图的周长一样,但面积不同,圆的面积最大,长方形的面积最小。实际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只要周长相等,圆的面积一定最大,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最小。
[点评:通过练习,提高了学生合理解决组合图形面积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方法观的培养。]
四、拓展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9题
(1)读题,明确题意。
(2)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示意图,弄清问题实际上是求半个环形的面积。
(3)独立解题,集体订正。
(4)点评提升:同学们在解决生活中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通过画示意图变抽象为直观,从而帮助我们准确理解题意。
2.教科书第112页的思考题
(1)学生读题,同桌讨论。
(2)学生代表全班交流。
(3)教师点评:如果我们用a,b,c分别表示三个小圆的直径,那么大圆的直径就是a+b+c的和,蚂蚁甲爬过的蓝色路线正好是三个小圆的周长和,也就是a×π+b×π+c×π,也就是(a+b+c)×π,蚂蚁乙爬过的红色路线正好是一个大圆的周长,也是(a+b+c)×π,所以蚂蚁甲和蚂蚁乙爬过的路线一样长。
[点评:通过拓展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发展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同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课堂总结
根据本班情况酌情小结。
[全课总评: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几个突出特点为:一是练习层次分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二是重视运用对比练习,有效区分混淆概念。三是重视学法指导,使复习内容得到有效落实。四是重视对学生进行认识事物的方法观的培养,有机渗透辩证的哲学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