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数的运算(一)

重庆市高新区森林小学 邹玉梅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6页例1,第87页课堂活动及练习十八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熟练掌握四则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

3.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熟练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进一步感受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结合情境复习四则计算的意义

教师:你们知道四则计算指的是哪些运算吗?说一说,你都学习了哪些数的四则计算?

[点评:通过恰当设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复习四则计算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一起整理和复习“数的运算”知识。

板书课题:数的运算

课件出示“废品回收,保护环境”情境图。提供以下几组信息:

一班收集废电池15个;二班收集废电池24个;

两个班共收集48个废矿泉水瓶;每个可以卖0.08元。

两个班共收集50千克废报纸,回收后可生产的好纸相当于

这些废报纸的45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教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需要用计算解决的问题?

[点评:通过创设情境、解答实际问题,复习四则计算的意义。]

在这里启发学生把用加法、乘法计算的问题改编成用减法、除法计算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列式算出答案。交流时,要求学生说说用到了哪种运算?这种运算的含义是什么?

着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四则计算的含义,对于减法、除法运算的各种具体情况,不必求全。例如:

一班收集废电池15块,二班收集废电池24块,两个班一共收集废电池多少块?

一班、二班一共收集了39块废电池,其中一班收集15块,二班收集废电池多少块?

两个班共收集48个废矿泉水瓶,每个可以卖0.08元,一共可以卖多少钱?

同学们收集了48个废矿泉水瓶,共卖了3.84元,每个矿泉水瓶多少钱?

……

[点评:通过改编,使学生联系实际事例,再现并加深对加与减、乘与除关系的认识。]

二、在探索交流中整理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法则

1.小组讨论

我们怎样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

1)反馈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指明说一说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其共同特点,必要时教师可以补充典型例子,协助整理、板书如下:

整数:相同数位对齐

30±20=310加、减210

小数:小数点对齐

0.3±0.2=30.1加、减20.1

分数:分母相同

512±14=512±312=5112加、减3112)相同计数

单位的数

相加、减。

[点评:引导学生对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整数、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整数和小数乘、除法是怎样计算的?它们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反馈时教师可加以举例说明。

5×70.5×0.07(两式乘的过程相同,区别在于0.5×0.07的积要从右往左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

48÷648÷0.06(除的过程相同,区别在于48÷0.06要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先把0.0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扩大100倍,变成整数,再把48的小数点也同时向右移动两位变成4800,即4800÷6,转换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才进行计算。)

3)分数乘、除的计算方法

教师:我们怎么计算分数的乘、除法?要注意什么?

教师:分数除法和乘法有什么关系?(分数除法都是在把除数改写成它的倒数以后,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的)

[点评:对四则计算方法的整理和复习,重在强化对法则的理解和应用,尽可能避免死记硬背“法则”。]

2.出示书86页例1

教师:请你们选择合适的算法独立计算下面各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评议,核对答案。

教师:根据自己的计算经验,谁能说一说,在做这些题时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对于有些题,你有什么自己的看法?

[点评:在这里鼓励算法多样化,但同时也提倡算法最优化。]

3.复习估算

出示第86页“算一算”。

教师:请你们根据以往经验先估一估下面三个算式的得数。

在这里,可以把234467看成230470343×86看成350×90340×90均可以,687÷21看成680÷20700÷20都行,区别在于取近似值。

教师:请笔算于作业本上,看看算出的精确值和我们估计的近似值相差多少。

[点评:重视估算,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

三、在课堂活动中巩固提高计算能力

1.完成第87页课堂活动第1

教师: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框数、一人计算。

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教师:在求和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在这里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不必强求一致。

反馈1:竖着看3个数的平均数是中间数,横着看3个数的平均数也是中间数,所以5个数的平均数一定是最中间的数,我们可以用平均数乘5即是和。

反馈2:……

[点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综合应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完成第88页课堂活动第2

学生独立填写,思考01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集体核对答案。

教师:读一读填写的结果。

学生齐读,加深印象。

教师:在这些除法算式中,对除数a有什么规定?为什么?

教师:请找一找在什么情况下,运算结果是原数?(a0,a0,a×1,a÷1

什么情况下运算结果为0?(aa,a×0,0÷a

教师:同数相减为0,同数相除为1,那么同数相加呢?相乘呢?

板书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区别:

aa=0,a÷a=1,aa=2a,a×a=a2

即同数相加得原数的2倍,同数相乘记作原数的平方。

[点评:通过复习关于01的运算的特殊规定,以及0不能作除数的道理,全面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

四、小结(略)

五、课堂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八的第1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答案。

2.完成练习十八的第2

对于第(2)小题,引导学生想一想,议一议,在什么情况下,乘积小于第一个因数?在什么情况下,商大于被除数,教师可以板书如下:

a0,b1时,a×ba;

a0,b1b0时,a÷ba

3.作业

完成练习十八的第35题。

[全课总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安排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提供小组讨论交流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际例子中重温四则运算的意义,尽可能避免死记硬背的“意义”;第二层次:对整数、小数、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沟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重视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培养了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