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混合运算》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科书内容包括一般的分数混合运算和在混合运算过程中可以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两种情况,具体为2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二十一。

例1有两个计算,一个是两步的无括号的两级运算,另一个是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教科书认为学习分数混合运算并不困难,它只是分数四则运算方法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迁移,所以教科书一开始便直接告知“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两个计算中并没有完整地把计算过程写出来,而是留给了学生试算。

例2是一道在计算过程中出现可以应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算的分数混合运算,当计算出“38+35+25”时就没有再计算下去了,这时可能会出现通分后相加的,也可能有学生看出“35+25=1”可以先算,从而使计算简便。教科书用“怎样算更简便”引起学生的思考。经过计算,又提示“在分数混合运算中,有时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课堂活动”围绕利用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尽管数据和运算符号不变,由于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结果也不相同。

练习二十一共9道练习题和1道思考题。整个练习以巩固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主,并不是对分数乘、除法问题、相遇问题、按比例分配问题、长(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等的复习。第3题的练习是再一次巩固括号在混合运算的作用——改变运算顺序;第6题是要求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使计算简便的尽量使计算简便;第5,7,8,9题是结合已经会解决的问题既达到复习旧知识的目的,又达到巩固分数混合运算的目的;思考题是将分数计算与探索规律结合,同时又巩固分数单位的知识的问题。

2.教学建议

本节教学内容建议用2课时教学。教学重点放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计算练习,提高学生计算准确性和灵活计算的能力上。

教学例1时,可以先出示与例1相同运算顺序的两道整数混合运算作准备题(注意数据不要过大),当学生完成了准备题后,回忆并以框图形式板书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将上面两道整数混合运算的试题中的数据换成分数让学生试做,在试做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提示学生按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来计算分数混合运算;在试做的基础上,让学生比较这两种混合运算,得出运算顺序完全相同。

教学例2时,可以先复习在整、小数混合运算过程中,应用运算定律使部分计算简便的情况下,再出示例2让学生独立计算,提醒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注意使计算简便。最后小结计算分数混合运算时,一要明确运算顺序,二要注意在计算过程或计算前考虑能否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也可以直接出示例2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在巡回辅导时,找出学生计算过程中,用了运算定律和没有使用定律的进行对比讨论,比较出进行简算的优势。

课堂活动是配合例1进行的,这种活动比较开放,对给出的试题想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都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根据每个运算顺序,添加括号计算。在活动前应该先明确原题的运算顺序,再提出新的运算要求,要注意指导学生,在添加的括号中可能有的括号是多余的,有的没有符合提出的新的运算要求。

关于练习二十一的教学建议,这个练习主要是分数混合运算,在难度上不存在问题,教学时要注意:(1)纯计算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要注意计算练习形式多样,不拘泥于教科书上的练习;(2)将解决问题与计算搭配,第5,7,8,9题要分配到两课时中去,不要集中在一课时。

思考题是用具体的分数来验证分数中很重要的一个结论,教科书上用115为例,把115写成几个分子为1的分数的和或差。辅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探索时,可以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自学,如,1,3,5,15与15有什么关系?(15的质因数)如果是两个分子为1的分数的和或差,怎样确定它们的分母?3个、4个呢?最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先找给出这个分数分母的所有质因数,然后用任意两个或3个或几个质因数的和或差与给出这个分数分母的积作分母,分子依次是几个质因数,这样就可以得到几个分子为1的分数的和或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