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数学探索精神

——对一次测试结果的反思

在一次有关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和解题策略的研究中,我们选择了一所普通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共52人。我们编制了一份试卷,由8道题组成,有计算题和应用题。大多数是常规题,其中下列两道题得分率最低(只有16%,其他题目的平均得分率为63%):

问题1请你将1—7这七个数分别填在右图的各个圆圈内,使每条线段上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你能找到多少种不同的填法?请你一一列举出来。

问题2一只蜗牛爬旗杆,从旗杆底端开始往上爬。假设旗杆高10米,蜗牛每小时爬4米,这个速度始终不变,而且每爬4米又往下滑了1米(下滑时间忽略不计),接着又继续向上爬。按照这样的爬法,蜗牛要爬到旗杆顶端需要多长时间?

从试卷和草稿纸的分析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在常规题上面都做了解答,然而不少学生对问题l却不做任何思考,尽管有足够的时间,但他们宁愿什么都不做。一些学生给出了问题1的答案,但只有一种,全班只有3个学生给出两种答案。问题2也有不少学生放弃,而一些学生尽管思考了,但所列的算式是10÷3=3又1/3。全班只有4个学生画图分析问题2。

与常规题的解答相比,为什么学生在这两道题的表现有如此大的差异呢?我们认为至少有这样一些原因:一是学生对自己不熟悉的问题情境感到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感容易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进而选择放弃努力;二是许多学生对数学缺乏自信,尤其面对难题更是如此;三是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探索问题的精神,这也是小学生长期养成依赖习惯的表现;四是学生普遍受到常规题训练的影响,如习惯于唯一性答案,习惯于列算式求解应用题,等等。所有这些原因的核心是学生数学探索精神的缺乏。没有自信心,没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识,没有敢于尝试、不怕错误的心理准备,又怎么能有勇气去面对新的问题情境呢?

尽管课程标准或是传统的教学大纲,都没有明确提出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探索精神,但是在课程目标的具体阐述中都有涉及,比如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等等。因此,我们认为小学数学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至于应该培养哪些探索精神,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树立对数学的自信心。这是数学探索精神的灵魂,它表现在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对成功体验有着强烈的追求和欲望。自信心主要来自于对成功的充分体验和别人的鼓励,因而培养自信心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多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在他们失败时及时地给予鼓励。自信不等于盲目乐观,它应建立在对成功与失败的辩证认识和合理的评价上面。所以,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心理发展的逐步成熟,学生还应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能力,辩证地对待成功与失败。

2.敢于尝试,不怕错误。这是人们处理难题,迎接挑战的基本精神。难题之所以“难”,就是因为手头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或不知道哪些方法可以凑效,这时只有根据问题的特点,对各种可能性进行一尝试和检验,才有可能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一而再的失败和错误是难免的。而这正是人们解决难题的真实过程,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了解这一事实,并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多体验尝试与失败的过程,锻炼学生对失败和挫折的承受力,逐步树立起敢于尝试,不怕出错的探索精神。

3.锲而不舍,坚持到底。这是人的意志品质的基本表现。意志品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独生子女教育的一个难题。从解题教学来看,教师可以多让学生体验那种“付出越多,获得的喜悦就越多”的探索活动,使学生逐渐明白这样的道理:轻易取得的成功并不是最快乐的,只有那些经过艰辛的努力而取得的成功才是人生最大的喜悦和宽慰。明白这个道理的学生会为了追求这个“最大的喜悦”而愿意面对难题,锲而不舍,坚持到底。

4.敢于质疑问难。这是探索活动得以不断推进的基本条件,因为问题解决过程实质是一个不断转换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解题者需要针对具体情形进行自问、反问和追问,在问的过程中激发创造力,开阔思路。好问是小学生的天性,所以,让学生对某一现象直接提出问题并不难,但是要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质疑问难(如追问、反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示范和引导。敢于质疑问难还表现在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5.独立思考,据理力争。这是创造性探索精神的表现。任何一种创造性的见解都是经过独立思考得来的,决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结果。只有独立思考,才能让人明事理,辨是非,进而才能有坚持真理,据理力争的勇气和胆识。小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小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似乎是一种普遍现象,要使他们树立起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是件困难的事。从当前的教育背景看,我们认为,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合作学习不能代替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也要有分工,在分工中提倡独立思考。如果过分强调合作学习,不仅不利于独立性培养,反而会强化学生的依赖性,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