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位置的确定》内容分析

物体位置的确定在前面的教科书中学生已有接触,三年级时已能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8个方向上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五年级时又学习了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并能利用方格图确定物体位置。本节内容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发展和延伸,因此,学生对此并不感到陌生。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5个例题、两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二十。本节教科书的编写具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以前面学习的有关确定物体位置的相关知识为基础,联系上一节所学比例尺的知识,将确定物体的位置上升到一个更准确、更具体也更复杂的阶段。到此,可以说为小学阶段学习确定物体位置作一个总结,同时又为第三学段学习直角坐标奠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体现了知识的传递性。二是以学校、教室、住所、公共场所等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所作为教学确定物体位置的学习载体,从中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体现教科书的现实性。三是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大,需要学生综合应用以前的知识,通过观察、操作、计算、想象、推理等多方面能力共同配合来确定物体位置,培养空间观念,体现了知识的思考性。四是物体位置的确定,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广泛,体现了“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例1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一方面是引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应用现有的知识经验作出对问题的回答;另一方面是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第一个问题旨在让学生明确只知道距离,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第二个问题重在说明只知道方向也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从而更有效地激起学生探究“怎样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的兴趣。此题的意图在于明白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要知道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教科书呈现坐标图意在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三年级时对坐标图已有初步认识)对两个问题作直观诠释,让学生借助这一感性材料,一目了然地发现错误所在,而且,还能通过坐标图找出确定物体位置的必备条件。例1除了让学生找出确定物体位置的必备条件外,还暗含着引导学生对坐标图产生兴趣,激起认知需要。

例2先以文字形式描述出了小明家、小辉家的具体位置,再要求学生按给定的比例尺画图。也就是让学生将文字确定的位置转换成图示位置。这种转换涉及的环节和步骤比较多,主要有:(1)观测点的确定。物体间的位置是相对的,不同的参照物确定的物体位置不同。以同一个参照物(即观测点)来确定不同物体的位置是确定物体位置的常用方法。(2)画出坐标图。(3)确定物体的方向,教科书给出了北方、东南方两个方向,这两个方向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能识别,标出方向难度不大,体现了教科书以旧引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编排原则。(4)按比例尺将实际距离换算成图上距离。(5)量出距离、描点、标示。这么多的环节和步骤,涉及理解题意、画图、辨别方向、比例尺换算、测量等多种知识和观察、操作、推理、计算等多项能力。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教科书中呈现的两个提示性对话框,实际上是学生的思维顺序,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思考,这要将它和以往的解题步骤区别开来。

例3是将图示的物体位置转换成文字表述的物体位置,重在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以学校为观测点,旧码头在学校的西北方向,大柱村在学校的南方。“先量图上距离,再根据比例尺算……”的提示为学生提供了填表的思维顺序,在表中又以移民新村为例做了填表的示范,这样从思考到填表,都为学生做了较好的铺垫,学生自己填出后面的内容应该困难不大。

第95页课堂活动是紧密配合例题安排的,第1题是以教室为观测点(参照点),仅仅说出某处在教室的什么方向是很容易的,还应要求学生量出图上距离,结合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比如食堂在教室的南方500m处。第2题确定东风村的位置时,参照点有两个,以大松村为观测点,东风村在它的南方;以双林镇为观测点,东风村在它的东方,根据这两个意义,东风村一定在已画的图的右面水平线上,水平线上哪一点呢?大松村的南方,即过大松村这一点,向这条水平线作垂线,垂足就是东风村的位置。

例4呈现了一幅从小方家到公园的平面图,要求学生说一说小方从家到公园的路线。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科书中出现的建筑物平面图尽量以直线几何图形呈现。然后依照与小方家的位置关系,尽量从北、南、东方向来考虑,确定一个黑点来代表建筑物,这样既便于学生描述从小方家到公园的路线,也为学生画出路线图提供了方便。这样的编排,逐渐让学生思考从具体到半具体到抽象符号,充分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慢慢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观念,体现了数学知识编排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小方家到公园的路线有几条,教科书给出了路线(1)的走法,按什么方向、到了哪里,都一一作了说明,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范例。第(2)条路线教科书没有提示,是要让学生自己找出来,最后再说一说还有没有别的路线,与现实生活中路线的多样性相联系,体现例题的开放性,增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例5与例4紧密联系,在学生找出从小方家到公园的不同路线后,让学生按比例尺画出点、线组合成的路线图来。这种路线图已非常接近现实中的路线图——地图,只不过较简单而已,但已将学生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体会到知识的实用价值。例5已为学生画出了路线(1)的图,路线(2)和其他路线的图要让学生自己画。画图中的难点是由上一个场所到下一个场所的方向确定,即路线走向。另外确定路线(2)和其他路线各场所间的图上距离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教学时,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各段的实际距离。

第97页课堂活动第1题从小东家到学校的路线图,比例4的图抽象一些,也更数学化一些,学生容易完成,教学时,也可以结合比例尺,让学生说一说小东上学时所走的路程。第2题是一道实践活动题,让学生脱离书本上的方向,在具体的现实环境中确定物体的方位,并画出路线图,体现学以致用。由于学生家离学校远近不同,方向不同,加上选择的比例尺不同,所画路线图必定会各不相同。这道题的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对学生将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练习二十第1~3题是与例1~例3匹配的,第1题让学生借助坐标图来确定小电站的位置,第2题提示学生用坐标图去思考,图本身没画坐标图,需要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来确定,第3题让学生画一个坐标图来确定各场所的位置,在要求上更进一步,不但要能看懂图,还要会画图。第4,5题是对应例4、例5的,第4题是求时间的问题,知道速度,必须要求出路程。这就要学生去量图上距离,计算出实际距离,最后求出时间。第5题是让学生看着简明的路线图来描述经过的路线。到此,应该说只要再略加联系,学生会根据地图来寻找路线,判定方向和距离;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出简单的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