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科书内容包括2个例题和练习十四。
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既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学生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教科书在本单元的最后,安排了整理与复习的内容。并且分两部分进行安排,一部分是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整理,另一部分是供复习用的习题。
教科书首先编排了一个讨论交流图,利用学生的对话,引导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同时还给出了整理与复习的方法。这样编排的目的是,通过这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复习回忆、再现知识、相互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经历整理的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问题的良好习惯。
例1采用让学生算一算、再说一说计算方法的方式,对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进行复习。例2安排了3道题,这些题既有分数除法的问题,还有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回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知识,教科书在练习十四中主要安排了分数除法的计算以及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第1,2题是计算题(其中含有少量的旧知识——分数加、减、乘的笔算)。第3,4题是分数除法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求解。第5题是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对比,通过此题让学生更清楚,分数乘法的问题和分数除法的问题只是已知条件和问题不同,它们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以此来沟通利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内在联系。第6~12题都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其中第12题,取材于天文现象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教科书这样设计练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天文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其他学科有密切的联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能解决其他方面的许多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2.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建议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整理复习分数除法计算以及练习十四中的相关习题,第二课时整理复习解决问题,并完成练习十四中的相关习题。
复习分数除法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让学生结合看书想一想、议一议分数除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要求学生将这些内容整理一下,用一定的形式清楚、明白地表示出来。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可以整理出表格,也可以画树枝图来表示。(略)
复习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时,要抓住几个关键点:①找准单位“1”;②找等量关系式构建方程(也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③注意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④对于稍复杂的问题,要理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在同一个问题中,单位“1”的量不同时(如例2中的第(2)、(3)题)应更加仔细、认真。
教学例1、例2时,要注意留给学生独立作业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和帮助,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自查,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更要关注学生的信息反馈,随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抓住机遇查漏补缺。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展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解题的思路、依据和方法,同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互相补充,自我完善。其中教学例2的第(3)题时,要先让学生读题,待读懂题意之后,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交流各自提出的不同的数学问题,教师从中选择部分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只要学生所提问题具有合理性都要认可,但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充分用好这个具有开放性的例题。但也要因学生情况而定,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说出不同的问题。
练习十四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作简单的归纳与整理。让学生明确,(1)、(2)两道题都有3个数量,不同点是已知和未知不同。第(1)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决;第(2)题和第(1)题正好相反,根据第(1)题的数量关系,设出未知数构建方程去解决,当然也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
第10题,学生解答起来可能有些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全校的学生人数)全校的学生人数和什么有关系?(全校学生的1/5=六年级学生的人数)六年级的学生人数和什么有关系?(六年级学生人数的2/11=参加体操比赛的人数)根据这些已知条件,你能找出这道题的等量吗?(全校学生人数×1/5×2/11=32)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对于思考题,可以设前年的水费为a,那么去年的水费为a+a×1/10=11/10a,今年的水费为11/10a-11/10a×1/10=99/100a,99/100÷a=99/100,即学校今年的水费是前年的99/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