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内容分析

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经验加以解决,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为此,本小节安排了4个例题,都是富有生活气息的现实问题,还有2个课堂活动和2个练习。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外,本小节安排的内容还有以下特点,一是学习材料的选择有一定的现实性,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二是选择的现实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但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都能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特别是要用到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等知识。三是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科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1是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本例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构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们知道,在理解题意、分析问题当中的数量关系时,要求学生直接列出除法算式来解决问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教科书紧密联系“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知识,引导学生找出本例中的等量,确定等量关系式,然后用构建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安排,减缓了思考的坡度,降低了思维的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本单元提倡运用方程的思想解答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直接利用分数除法列式计算,方便快捷,能培养、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所以,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解决问题也是很好的方法。因此,教科书利用对话框的形式给出“还可以怎样解决?”就是指直接列出除法算式来解决,这也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例2以长江流域的矿产种数为背景来完成分数乘、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对比。选择长江流域的矿产种数这个题材,一方面可以找出分数乘、除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不同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这样的题材,凸出我国的自然资源,对学生渗透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教育。教科书设置了两个问题,第(1)个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第(2)个问题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这和例3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用建构方程的方法去解决。教科书把这两个容易混淆的问题编排在一个例题当中,就是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用心体会这两种问题的不同点,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科书再用“议一议”的方式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重点归纳这两个问题在数量关系上,以及解答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然后总结解决这两种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54页课堂活动安排了3个题目,尽量做到循序渐进。第1题是加强找单位“1”的基本题目。这是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十分重要。

第2题侧重于分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3题侧重于分数乘、除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对比,让学生体会,什么样的数量关系用乘法解决,什么样的数量关系用方程(或除法)解决。再一次找出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不同点。

练习十一共安排了12个题和1个思考题。都是能运用分数除法解决的问题。第1,5,6,11题是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实际问题,其中第5题是加强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对比的题。第3,7,10是都是基本的计算题,和解决问题穿插安排,目的是变换学生的学习环境,既利于学生保持稳定的学习情绪,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第2,8,9,12题是和自然、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题。目的是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第57页例3以小朋友存零花钱为背景,通过文字和小朋友们的对话,呈现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就本例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来说,它是一道分数乘、除法混合在一起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为了降低难度,教科书侧重于构建方程去求解。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分析信息,通过一个小女孩的对话框:“小红存钱数的6/5等于小明存钱数的3/4”,提示学生寻找等量。关键是设小红存钱x元,那么小红存钱数的6/5就是小明存钱数的3/4,就是88×3/4,由此确定等量关系式,然后给出解答的过程。本题突出了65x÷6/5=88×34÷6/5,x=88×34÷6/5,这一步骤以显示本题是先乘、后除来解决问题的,让学生体会分数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了突出解决问题方法与策略的多样化,教科书还通过小男孩的提示“也可以这样解”,给出了直接用分数乘、除法来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先求小华存的钱数:88×3/4=66(元);再求小红存的钱数:66÷6/5=55(元)。同时本例的题材还有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把零花钱存入银行支援国家建设的思想教育。

例4呈现的是师生共同畅游长江三峡这样一个诱人的情境,并通过老师向学生介绍三峡的有关知识的画面来呈现已知的条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教科书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信息,寻找等量。选出“巫峡长40km”和“西陵峡长度的12加上2km”这些相关的数量建立等量关系式,再接着按照构建方程的基本程序和格式解决所求的问题。教科书还通过男孩的问话:“还可以怎样解?”提示学生可以开动脑筋,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58页课堂活动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主要是让学生想一想,然后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一说,重在交流。第1题是议一议主题图中呈现的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外乎以下两个:①轻轨车的速度是多少?②飞机的速度是多少?不论学生提出哪个问题,数量关系都和例1类似,学生解决它们没有困难。

第2题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通过测量自己的膝下长度来推算身高,并告诉同伴,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第3题与例4类似。

练习十二安排了7个习题和1个思考题。都是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第1,2题是分数乘、除混合计算的问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决这样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4,5题主要是解决“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多少或少多少,求另一个数”的问题,使学生对这种数量关系理解得更加清楚,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6,7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并且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第6题呈现的信息多,对学生选择信息解决问题有干扰作用,有一定的难度。第7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提出问题,综合性比较强,也有一定的难度。设计这样的问题的目的是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发展,也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成功。只要学生能够从中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提出合理的问题并进行解决即可。

思考题反映的是实际生活中买衣服的一个问题,关键是题目当中单位“1”的量发生了变化,思维的含量较高。设计本题的目的还是让学生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经历和体验较少,所以不做统一要求,只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