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经历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并能运用法则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感受分数除法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学习通过一些实例探索发现某些简单规律的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科书说明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探索规律3部分内容。
这3部分的编排思路是: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形成通过“分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分数”两个例来完成,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解决问题则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尝试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探索规律安排了分数排列的内容,旨在通过实例,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归纳,探索出隐含的规律,形成一定的数学思考能力。
按照新的课程理念,教科书在编写时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注重选择贴近现实生活的素材
本单元注意选择贴近生活、现实性、趣味性强的素材来设计教学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感受数学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需求。例如,单元主题图呈现的内容是:利用现代交通工具速度之间的关系来引出问题,使他们感到教科书中的内容是比较熟悉和希望探索的问题,易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再如,第57页例3,小学生存零花钱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因此,教科书就选用存零花钱的事例引出问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这一现实问题的解决,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产生“我要学”的欲望。
2.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除法中,不论是整数除法,还是分数除法,都可以归结为乘除数的倒数。但直接呈现除数是分数的除法,难度较大,所以教科书分两部分,先安排分数除以整数,再安排一个数除以分数,最后总结计算法则。这样安排,台阶小,起点低,有利于学生学习。此外,由于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学生对整数除法的意义理解较深刻,能够把整数除法的意义迁移到分数除法上来。况且《标准》又要求: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淡化或减少一些不影响学生后续学习的文字条文,所以教科书没有占用篇幅去阐述分数除法的意义。教科书这样安排是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自己去迁移类推,去感悟分数除法的意义,这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3.注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本单元教科书特别注重以倡导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呈现。例如,第43页例2中,对于4/5÷3,“4不能被3整除,怎么办呢?”第50页课堂活动第3题中的“再议一议”等,这些都是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的内容。在例题、课堂活动、练习中,适当安排了“议一议”、“试一试”、“说一说”,这些都是倡导学生合作交流的内容。还有,第48页例3中给出的3种解法,第57页例3中给出的两种解法,都是将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交流的学习形式呈现的,其目的是倡导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
4.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将数学与其他学科整合
本单元注意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数学资源来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还能让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为此,本单元教学内容选材广泛、涉及自然、社会、生物等各个学科。
例如,题材和自然学科相联系的有第53页例2、第55页第2题、第57页例4、第58页练习十二的第4题等。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的同时,自然地就会感受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秀丽,从而受到热爱祖国教育。题材和社会学科相关联的有第59页第6题、第64页第11题。题材和生物学科相关联的有第58页课堂活动第2题、第59页第6题等。
(三)教学提示
通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不难发现,分数除法这部分内容的呈现和传统教科书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达到《标准》中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应根据本单元教科书的编写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把握好教科书的难度
教师在具体教学这一单元的内容时,一定要把握好教学的要求,不能随意增加难度,拔高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理解。《标准》要求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运算的意义、不要求死记文字条文。因此,我们只要求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理解、体会和应用即可。所以,教师要理解教科书的编排意图,把握教学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多给学生创设能帮助他们理解运算意义及计算法则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对意义、法则理解得更深刻些,运用得更灵活些。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其次,要把握好运算的难度,避免复杂的运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人为地加大练习题的难度。在补充的练习题中,一定要注意分子、分母的数据不要过大。对于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不要再增加运算的步骤,一般不要超过两步。
2.重视对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索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前人不断总结所形成的较为简捷的运算方法。但是教师不能把它和盘托出交给学生去死记硬背,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获得法则。例如,“分数除以整数”中,4/5÷3怎样计算?教师就应该把计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可以有以下思路:把每份再平均分成3份,各取1份就得到4/15;也可以把4/5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也就是求4/5的1/3是多少,结果也是415;还可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4/5÷3=4×3/5×3÷3=12/15÷3=12÷3/15=4/15。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得出大家认为较为简便的方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到达知识的彼岸,更重要的是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3.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本单元中需要合作探索的内容很多,要注意根据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全面落实学生的合作、交流。在教学中,首先要为学生营造出合作交流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地把自己独立探索出来的东西与同学交流,让同学分享自己的成功。其次,还要注意根据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能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主动参与的状态,以保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落到实处。
需要说明的是,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要有机结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能截然分开。合作交流必须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之上。同时,合作交流又能促进学生更深入的自主探索。例如,“一个数除以分数”(第48页例3),对于900÷3/4,怎样算呢?教科书给出了3种算法,这是学生独立思考可能出现的3种算法。对于这些算法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学生不断地整理自己的思路,吸纳别人的优点,或受到别人见解的启发,再进一步独立思考,最后归纳、概括,从而形成计算的法则。
4.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
接受式学习是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该讲的内容一定要讲,并且一定要讲清楚,让学生听明白。例如,第44页当中,4/5÷3=4÷3/5=?4不能被3整除,怎么办呢?在学生想知道又达不到知识彼岸的情况下,教师讲解也是必要的。因为这是分数除法的算理,只有学生明白了算理,总结出法则,才能水到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