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教学建议

(1)教学例3前,可以先安排整数的路程、时间与速度的问题,做好准备。

(2)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出两个算式。教师可以加以引导,比较大小有多种方法,为了研究分数除法,我们就采用求出每小时走多少千米的方法。

(3)先探究的计算方法。不妨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怎样计算?怎样画图表示。如果学生独立画线段图有困难,教师可以做出示范。再借助线段图引导学生思考。

(4)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通过交流汇报,教师板书,展现推算的全过程:

推导过程中让学生说说原被除数2约分得到的1,有什么具体含义(小时走1km),是线段图上的哪一段。然后观察、比较算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楚,除法转化为什么?怎样转化?

(5)例3的第二个算式 ,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试一试。重点理解为什么可以写成

(6)最后,让学生思考课本中小精灵提出的问题。学生用语言叙述,用字母或其他符号表示,只要正确,都应当肯定。

4.例4(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编排思想:

以小红剪彩带做花送同学为题材,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出涉及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使学生知道整、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

教学建议:

(1)可以先复习以前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2)出示例题后,可以让学生先说出已知条件与问题,再说说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列出综合算式后,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5.做一做(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编排思想:

第1题集中呈现了几种类型的混合运算的题,通过练习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建议:

(1)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算法,使学生看到如果算式中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可以先转化为乘法,再同时约分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2)另外,如果有学生想到小数和分数相乘,用小数与分数中的分母直接进行约分,也是可以的,不一定把小数化成分数进行计算。

(二)解决问题

例1   

己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例2

稍复杂的己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1.例1(己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编排思想:

(1)以人体生理常识为内容载体,列方程解答比较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

(2)用方程而不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降低了难度,注重了中小学的衔接。

(3)“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是多余条件,有利于培养信息识别能力。

(4)通过线段图直观呈现数量关系。第一问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在一条线段上表示,也比较容易理解;第二问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理解难度稍大些,需要画出两条线段加以表示。

教学建议:

(1)可以先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结合算式说数量关系。

(2)教学例1时,可以分两步或同时出示所有的条件和第一个问题。并让学生说说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哪些数量关系,要求小明的体重,应选用哪两个条件?用什么数量关系?

(3)让学生根据适等量关系式列方程,并把方程与复习中的式题进行比较,找出联系和区别。使学生看到列方程解,思路统一,便于理解。教师还可以指出:一些更复杂的问题,用方程解比较简便,所以中学一般不再用算术解法。

(4)教学第2个问题时,重点让学生理解把谁看作单位“1” ,为什么上一题的线段图只画一条,这一题要画两条?使学生知道它们的区别。然后,让学生自己写出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完成解答。

(5)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也可以完整地出示例1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围绕几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2.例2(稍复杂的己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编排思想:

(1)以学校兴趣小组为题材,引出需要运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2)此题用方程比算术方法更易理解,更体现出了方程的优越性。

(3)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建议:

(1)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什么样的复习题;或者直接出示例题让学生探索。

(2)出示例题,让学生完整地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3)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4)可让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

(5)结合方程运算过程的第二步,可让学生理解等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的人数×(1+)=美术小组的人数

(6)在练习时可出一些对比题,让学生看清谁和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3.练习十。

除了配合例题的练习外,还有一些综合应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的问题。如第6、7、9、11题。对于列综合算式有困难的学生,可提示分步列方程解答。

(三)比和比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解答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把比的最基础知识提前安排在分数除法单元中教学,既能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为以后学习比例知识,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

第一小节

 

比的意义

第二小节

例1

比的基本性质

第三小节

例2

比的应用

1.比的意义

编排思想:

(1)精心选择了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内容作为载体,这一内容既富有教育意义,又能比较自然地引出比的两种应用情况。

(2)通过讨论长与宽的倍数关系,得到长度相除的两个算式,由此引出同类量的比。用除法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的速度,由此引出非同类量的比。

(3)通过两个实例,概括比的意义。说明比的读、写及比的各部分名称。

(4)启发学生思考: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学生边说教师边画表格呈现。

教学建议:

(1)教学比的意义前,可以先复习一些除法的应用。

(2)先扼要介绍中国首次载人航天成功的大致情况,然后出示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里展示联合国旗和我国国旗的照片,引出两面旗,给出它们的长和宽,让学生用算式表示长和宽的关系。

(3)由此引出: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教师还可以说明:不论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4)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教学同上。教师还可以指出:两个同类量的比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两个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如“路程比时间”又表示速度。

(5)概括比的意义,着重说明这些例子都是通过两数相除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它们都可以用比来表示,所以“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6)接下来让学生自学、交流,理解相关概念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整理成表格。其中比和比值的联系和区别这个难点要举例说明。如

8:3=既可以看作比,又可以看作比值。

 8:4=2,2是比值。8:4=是比。

(7)练习时注意比的前项和后项,不能颠倒顺序。

2.比的基本性质

编排思想:

(1)先让学生回忆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2)启发学生思考:“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进而按照将比与除法、分数类比的思路,举出例子,并先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对实例加以研究,再让学生自己根据比和分数的关系加以研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建议:

(1)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并由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2)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加强开放性和探索性。

(3)不论采用那种教学方法,总结、归纳规律时都应强调,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必须“0除外”,并请学生说明理由。

3.例1(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编排思想:

(1)创设了航天员杨利伟向安南移交联合国旗的情境,引出化简整数比的问题。渗透了两面旗按比例缩小的相似变换思想,同时也便于学生感悟化简的必要性,即能使数量关系更加简单明了。从中也可以看出,教材精心选取的这一内容载体,既有思想性和趣味性,又有数学内涵,而且数据真实,适合教学的需要。

(2)第(2)题教学比中有分数和小数时,怎样化简。教材同样提出了启发思考化简过程的问题,并留有空白让学生自己完成。

教学建议:

(1)教学例1前,可以先做一些分数除法与约分的口算练习。

(2)简要说明情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让学生写出长和宽的比,并说明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化简前,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悬念:这两个比,数据大小悬殊,很难看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让我们化简后再来看。

(4)比较化简的结果,从而渗透相似变换的思想。

(5)第(2)题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合作交流。明确化简的基本思路:先化成整数比,再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化简的方法可灵活多样。

4.练习十一。

第6题,提醒学生注意同类量的比的单位必须统一。

5.例2(比的应用)。

编排思想:

(1)创设了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稀释清洁剂浓缩液的问题情境。

(2)首先说明清洁剂瓶子上用不同颜色条形标明的比的含义,使学生了解按比配制的实际意义。然后通过三个人物的对话插图,由阿姨说明稀释的配制要求,并提出问题,再由两个同学讨论算法,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呈现方式更加符合实际。

(3)介绍了两种解法:一种是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即转化为整数的除法、乘法来解决。另一种是转化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分数乘法来解决。

教学建议:

(1)教学前,可以先练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引出课题。

(2)教学例2时,首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3)放手让学生试着解决问题。

(4)可引导学生对得数进行检验。

(5)小结时,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前一种方法是用整数除法、乘法解决问题,后一种方法是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6.做一做。

第2题与例题稍有变化,一是要理解按人数分配的含义,二是没有给出人数的比。

7.练习十二。

(1)第4题中出现了由3个数组成的比2:3:5,叫做连比(不必对学生讲这个名词),读作2比3比5。练习时不必刻意去教、去讲,让学生读一读题目,说一说比中三个数的具体含义,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读和理解了。

(2)第5题综合了长方体的棱的知识。注意把12条棱平均分成4组,每组由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一条长、宽、高组成。即120÷4 得到一组长、宽、高的总和,再按比分。

(3)第7*题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选做,试探解决。学生可能有多种解法。

(4)第51页上的“你知道吗?”介绍了“黄金比”的小知识,可让学生自己阅读。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课外自己去收集有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共享。

五、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促进学习迁移。

如前介绍,本单元教材在揭示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提供类比思维的材料方面,作了不少努力。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他们展开类比思维,以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实际上,这也是本单元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途径。

2.加强直观教学,结合操作和图形语言,探索、理解计算方法。

为了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教材设计了折纸与画图的教学活动。教学时,教师要用好这些直观手段,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和较充分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在操作、观察的过程中,凭借直观,发现算法,感悟算理。而要提高这些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还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数形结合,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讨论、交流,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算法,进而掌握算法。

3.抓住学习的关键,组织针对性练习。

我们知道,计算分数除法的关键步骤,是把除转化为乘;列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的关键,则在于理解问题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因此,抓住这两个关键,组织开展针对性的专项练习,是提高学习成效的重要措施。教材中已经配备了一些这样的练习。教师还可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酌情加以增补,力求当堂巩固。